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作者:鱼晓艳 字数:2595 点击:
摘要:随着时代的稳步发展,新课改的实施逐渐更加全面,不仅仅主科得到了重视,美术等副科的教学也有了一定的改进,新课改要求老师将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也就是说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还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美术在所有学科里是最能够让学生个性得到展现和发展的。要知道创新的根本就是个性,千篇一律也就不会有创新,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老师要做的就是对其进行培养。所以美术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仅要教导学生怎样画画,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其不断的完善,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得到锻炼。培养个性的基础首先需要一个轻松且不会束缚学生的学习环境,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在能够展现自己的个性,以此为基础老师通过对课堂进行设计来加以引导,不放过课堂上的任何时机来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大胆的展现自己的个性,并且不盲目的展现个性,进而更加有效果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75-01
引言:这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的也在逐渐进行。而要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自身能力,有一门学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小学美术。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积极响应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将重点从学生的画画能力转移到个性培养,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目的,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和目的,以为学生服务为主旨,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此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更加全面的成长,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走在时代的的前沿,进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完善。本文主要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帮助。
1.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个性
个性化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独特的心理,它的结构可以分为心里过程、心里的倾向等,具体表现就是与他人有差异的方面。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个性化的特点可以概括出三个:
(1)可塑性,每个人刚出生时处于懵懂时期,并没有固定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其性格合格性最主要是看之后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地改变中慢慢形成的,幼儿以及小学的教育也会对其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说个性是可塑的。
(2)稳定性,在个性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后会发生各种改变,而最终形成的个性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会使人的心理特征不易发生改变。
(3)个性形成的过程中会受到周边环境的严重影响,而之所以每个个性有差异,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这是每个人个性形成的基础,而在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多方面事物进行接触,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强化。
2.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个性遇到的一些问题
2.1 教学方法比较单调
在小学美术阶段,由与小学教育更加重视数学英语语文,对美术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概念极为模糊,甚至有的学校只是开设这门课但是并没有教育安排,一些学校认为学好美术又不能增加成绩,也就使得上课时教师敷衍了事,课堂的内容单调乏味。很多美术老师由于学校以及自身的不重视,上课前根本不会进行准备,再加上小学美术较为简单,往往只是让学生进行临摹,根本没有交给学生美术方面的知识,这就使得学生上美术课时对美术没有兴趣,有时甚至上课时看其他方面的书籍。而单纯的模仿临摹,使小学生的个性根本得不到展现和发展,学生在画画时也无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更别提创新了,这样下去学生的个性就被泯灭。
2.2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美术的课堂上学生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美术知识,这就是主观能动性的缺失,而没有了主观能动性,学生就不想自己思考,其自身的想象力得不到发挥,就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思还不够成熟,看待事物不够全面,不能够透彻的掌握事物的方方面面,在画画时也难以突出事物的特点,这就是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2.3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压抑学生的个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化审美也得到了不断的重视,。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很多老师并不重视学生的审美,还要求学生跟随自己的审美,这就使得学生没有了自己的审美,且对这样的的美术课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在此之外,很多学校并不重视除了主科之外的学科,美术,体育等,这就使得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没有科学系统的安排,小学生根本无法有效地学习美术,且自身的个性也根本没有机会发展。
3.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
3.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于美术方面喜欢自描自画,小学美术教师切勿阻碍小学生此个性的发挥,且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个性培养提供发展控制。美术教师于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需懂得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给予其足够的表现机会,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在安排绘画任务时,切勿过分干预学生的想法,而是让学生自我表达出内心真实世界及想表达的内容,且给予一定的表扬与鼓励。针对画出较另类作品的学生需以欣赏的眼光看待,给予奖励,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可调动其创造力、想象力,提升小学生个性的培养。
3.2 根据学生特点培养个性
不同学生的性格均存在差异,因此美术教师可依据学生具备的不同特点与性格因材施教。例如,对于内向、害羞的学生而言,其绘画时耐心更足,且看待事物更深刻,因此构图时更谨慎,对色彩的匀称度与内容细腻度要求更高,但降低绘画艺术张力;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而言,其画风较天马行空,且作品想象力丰富、大胆,但粗线条创作,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好细节,绘画内容上欠缺深度。因此,教师针对上述不同性格学生,可依据其美术创造所表现的特点,对其予以特定训练,并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模式,使其结合各自性格特点予以创造,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小学生艺术潜力。
4.结语
总之,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氛围,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激励引导,提供展示机会,而且要落实到每节课,针对不同的课型精心设计,常抓不懈,真正使美术课变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让表达个性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追求。
参考文献:
[1]徐梦青.基于个性培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6.32(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