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目的地外语教育研究
作者:张蔼恒 字数:2523 点击:
摘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是著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初期的游客以国外背包客为主,素有“地球村”和“洋人街”之美誉。阳朔县的社会文化深受旅游发展的影响,居民英语学习态度积极,英语学习效果显著;作为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阳朔吸引国外游客到此游学,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本文采取田野调查的研究范式对阳朔的语言教育现状进行研究,具体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等调研方法对阳朔语言教育进行研究。本文发现,旅游资源对阳朔语言学习具有正面影响。融洽的主客关系和多元文化社区有利于浸入式的语言学习,多活多样的语言办学方式提升了语言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语言教育;主客关系;多元文化;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77-01
引言:阳朔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位于桂林市东北面65公里,是著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素有“英语角”、“洋人街”和“地球村”之美誉[1]。“桂林上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使其旅游事业持续发展。从1973年开始,阳朔开始对外接待入境游客。在第一版《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出版后,阳朔的入境游客激增。1979年至2015年,阳朔累计接待入境游客近2000万人次。在旅游发展的同时,阳朔的语言教育也同样蓬勃发展。90年代初,阳朔西街是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来学习英语[2]。在2008年后,一些对外汉语培训班也逐渐开办。阳朔作为一个30万人口的西部小城镇,其外语教育产业却比城市更加蓬勃。本文将通过实地调研探究阳朔外语教育的现状并发掘其外语教育的优势所在。
1.调研过程
作者对阳朔有长期的跟踪调查,本文采取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具体调查方法为观察法、访谈法和二手资料收集。参与观察是田野调查中的一项基本研究方法,研究者在阳朔镇的语言学习中心、户外运动公司和酒吧等旅游小企业进行志愿者工作。与当地居民、旅游小企业经营者、旅游社区精英等一起工作和生活,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关系。参与式观察的结果以田野调查日志方式记录,共计2万余字。本研究中,以语言教育为主题的访谈共15人,访谈时间从20分钟至110分钟。15名访谈者分别为阳朔语言学校创办者(2人)、在阳朔进行语言学者的学生(10人,5人为中国学生、5人为外国学生)和旅游社区精英(3人)。综合观察结果和访谈资料,本文发现旅游目的地资源为阳朔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研究发现
2.1 融洽的主客关系是外语学习的互动契机
热情的本地居民与乐于体验本土文化的背包客形成了融洽的主客关系。旅游发展初期,阳朔本地居民在西街上经营一些小吃店和小旅馆为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也有一些本地居民带领国外游客到乡间田野游览,成为乡村导游。阳朔居民淳朴热情,低商业化程度地接待国外游客[3]。在90年代初,阳朔的主要客源市场是国外背包旅行者。背包旅行者是低预算的旅客,他们热爱体验本地生活并希望以尽量低的消费在阳朔逗留更长时间,因此有时他们会以打工换住宿的方式来延长逗留。本地居民和背包客两者自身的特质和阳朔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主客交往模式,平等互助的主客关系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当时很多店铺的装修都是老外们帮忙的,店里的装饰、咖啡和三文治的做法还有菜名(的翻译)都是老外教的。”(L04一M,90年代于西街经营西餐简餐的本地人)
西街上出现了一些英语学习中心,由外国背包客担任老师,本地居民来学习英语。主客交往的关系因为供需平衡的英语教育而发展更深,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也令居民英语表达地道、语言习得效果卓越。
2.2 多元文化社区提供语言学习的有利环境
阳朔西街是中国最大的英语角,其多元文化社区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正面积极的外部环境。前文提及由于背包客在阳朔语言学习中心担任兼职老师,并经常在社区中与本地居民交往;居民也因为游客需求,提升自身语言能力和改变社区的语言环境。例如阳朔西街上商店的招牌和餐馆里的菜单,都是中英双语。这样的语言环境不仅使游客感到方便自在,同时也锻炼本地居民的语言使用习惯。“一出门看到老外就能跟他聊天,还可以约他去附近景点游玩,这些都是学习的过程。”(L08-2,阳朔语言培训机构负责人)
阳朔的多元文化氛围不仅促进本地居民学习英语,也吸引国内其他地方的英语学习者到阳朔学习英语。语言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多数学员都来自国内不同省市。此外,语言培训机构在2008年开办对外汉语班。旅游资源丰富的阳朔不仅吸引国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他们也可以在多元文化社区中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
2.3 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提升语言学习效率
阳朔的语言培训机构针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设计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针对国内英语学习者,他们提供了短期的游学课程、长期封闭式的系统训练课程或者针对少儿类的夏令营等课程选择。同时,他们也为外国人提供汉语学习课程、太极拳课程、中国画等汉语培训和汉学文化课程。开办对外汉语与英语培训的语言机构还定期组织中外学生进行户外互动和社交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们要从全方位,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生活、信心、心里状态和行为习惯方面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结语
阳朔旅游资源丰富、社区文化多元、语言培训机构办学灵活,这些外部条件促进其语言学习的态度和语言教育产业的发展。融洽的主客关系和多元文化社区有利于浸人式的语言学习,多活多样的语言办学方式提升了语言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咏.阳朔西街纪事[J].广西文学,2000(3):4-19.
[2]陈芳.阳朔西街英语教育研究[J].世纪桥,2006(11x):144-146.
[3]Zhang A,Sun J.Factors of Intermarriage in Tourist Destina-tions:Case Study of Yangshuo[J].Advances in Applied So-ciology,2018,08(2):15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