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教材
作者:朱瑞铜 字数:2565 点击:
摘要:教师不能机械化地用教材,而应灵活地让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所用。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善于运用教材,树立“用教材”的思想,才能焕发信息技术课堂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及感悟,总结归纳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教材,让教材高效地服务于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教材;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276-01
当前学校所征订的信息技术教材是行业专家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调查、认真的研究编写的。教材是凝结了众多专家多年反复研究反复实践反复修改的成果,是教师和学生一起使用的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工具。那如何高效高效利用教材呢?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
1.认真钻研教材,是高效利用教材的前提
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或备课过程的核心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前提,能否订出合理有效教学方案的关健步骤,是教师首要的专业技能。教师善于运用教材进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除了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之外,还要注重与教材进行深入的“沟通”。因为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对教材的基本精神及编写意图有精准的把握,才能对教材的基本线索及其重难点了然于心,才能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
2.精准理解教材,是高效利用教材的基础
只有精准地理解教材,才能让教材为教学服务。精准理解教材,既要注重大方向的把握,又要讲究细节上的钻研。掌控教材的编写意图及体系是大方向,把握教材的教学要求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要求。教师钻研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深入”,就是深刻地对教材的每一处细节进行剖析;“浅出”,就是把自己对教材的感悟用浅显的语言或精美扼要的课件呈现出来,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
3.明确教学目标,是高效利用教材的依据
教学目标是教与学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是教与学活动的起点和皈依。因此,高效利用教材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杜绝所有华而不实的形式,千万不能为了改变教材而改变教材。一切抛开教学目标而言的“高效利用教材”,不仅是浪费时间的空谈,而且还可能会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上这种不严谨的学风。
4.深入了解学生,是高效利用教材的保证
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是学生。了解学生的过去、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的可能,是教师做出教学设计之前必须完成的。只能充分地了解学生,才能考虑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让课堂教学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得以全面真实地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发展迅猛、网络媒介到处都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变多了,获取知识的速度也变快了。所以,教师不单单要有驾驭教材的本领,还要有灵活处理教材的技能,更要有加工教材的创造力。只有在根据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创造性的处理,才能让教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5.以内容为切入点,对内容进行补充、调整、整合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最关键部分,它蕴含着编写教材的专家们的理念。从某个层面上说,课程改革的“形象代言人”是教材。但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往往没有体现差别的教育需求,即使教材编写地再完美,也没办法一一满足多样化教学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要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因为时间不够,有时因为设备不够等原因,都会出现完成不了教材的所有内容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提高教材对具体的教育情境的适应度,就必须对其内容进行补充、调整以及进一步整合。
根据学生知识层次调整教学内容,根据信息科技发展补充教学内容,根据学科整合思想整合教学内容。学科整合是一个当前正在热门研究的课题。“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
6.以教学素材为着力点,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教材内容相对应的教学素材,教材开发人员都已进行了配备,有些不需要加工就能直接使用,但是有些内容却已过时、有些内容没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意味着,教师应辩证看待教材,即教材提供的只是一个参考,我们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建立类型、层次不同的教材资源库,不断充实素材,而不局限于教材素材。
比如,在photoshop、flash等这些工具软件的教学中,我提前收集很多名胜古迹的风景照、乡村习俗照、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校运会等与学生生活或本人相关的照片作为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7.以德育人文渗透为着眼点,让教学内容丰盈起来
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教师在课堂中,应在学科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我们都知道,要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第一位,但如何将认识落实到行动,已成为关键所在,因此学校的德育建设应渗透到每门学科之中,甚至要渗透于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
比如在《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节课中,在申请邮箱环节,我注重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珍惜网上资源及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养成节约资源珍惜资源的好习惯及网上信息交流的安全意识。
8.以学习平台为立足点,让教学更有实效
一方面,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层次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构建一个互动的学习平台,分层次提供对应的学习教程,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在《收发电子邮件》这一节课中,我自主开发了一个专题学习网页,分栏目列出了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基本任务、拓展任务、课堂小结及课后探究,并在每个栏目中提供相应的任务指引以及帮助视频,最大限度优化教师的辅导策略,实现分层教学。
9.以教学评价为支撑点,让教师在反思中得到提升
教学评价能有效地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发现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而反思自身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做得不恰当的地方,以便及时进行调整修缮。
综上所述,只有高效利用教材,才能让教材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的完善统一,从而焕发出信息技术课堂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赵丽敏.《论教学过程中的教材开发》.《中国教育学刊》,2014(7).
[2]林秀芳.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才智,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