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生活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地理这一学科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初中是学生系統性接触地理的第一步,在此阶段的教学与指导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地理教师应该对自身责任进行明确,挖掘地理学科的性质和价值,不断地利用地理和生活的相关性,有效地推动地理教学。这样能够更好地让课程教学走向高质量和高效率之路,让学生在面对地理知识时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亲近感和理解能力,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地理教学效果。文章主要通过上述几个方面来对生活化思想进行融合,让教育效果达到预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思想;融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51-0139-05
在传统地理知识传授的过程当中,很多教师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应该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对地理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深入地进行探索。这样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获取的过程当中才能够水到渠成,让学生不断地感知知识学习的目的和价值。因此,在现阶段,教师应该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对生活化教育思想不断地进行融合,更加便于地理知识的传授,让地理教学得到创新和改变。
一、 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生活化教学可以理解成将教学放置在实际生活背景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愿望,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努力学习,在学习中改善生活、获取知识、提高技能、陶冶情操的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生活化教学能够对教学的开展展现出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让学生对社会生活更加关注,改变传统教育的致命弱点。陶行知在其生活化教育思想当中认为教死书、死教书和死读书是摧残人才的一种行为。教师应该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改变灌输教育、照本宣科等方式,让学生真正的贴合生活,让教育从书本和课堂中走出来,更多地去关注社会生活,让学生能够开阔视野,获取到精神和思想的力量。在教学中融合生活化思想,发挥多元化的优势。一方面,能够对新课标的概念进行体现,让学生对社会体验更加关注,面对面地进行生活和课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能够展现创造力和内在潜能,让学生能够在自我超越和自我肯定当中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能够将社会生活和课堂学习之间紧密结合,让学习时空得到拓展,将学习放置在生活这一大背景下,让学生做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自然社会之间相融,真正地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和理解的机会,让学生的个体自由得到充分解放。
二、 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化思想的融入现状
(一)理念陈旧
在传统地理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部分教师在生活化教育思想融合的过程中都存在着理念陈旧的情况。比如,虽然在“双减”政策、新课改和新课标的有效指导下,很多教师的教育状况相比于以往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在现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是比较严重的,并且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消除。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并没有钻研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即使能够对生活化教育思想进行融合,在融合的过程当中也只是处在教学表面,无法真正地做到深入发展。这样就会导致生活化教育思想在融合的过程当中流于形式,无法得到真切的落实和应用,很难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
(二)教法单一
在地理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面对的是初中生这一群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依旧以直观思维为主,只有丰富、灵动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带给学生真切的体验感,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但在现阶段地理教学发展的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在生活化思想融合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比较单一的,无法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带给学生一定的吸引力和新颖的感受。这样就会导致生活化教学思想在融合的过程当中大打折扣,无法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和陈旧。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缺失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很难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和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后续教学中适当地做出改变,这样才能够将生活化教育思想的价值和作用更好的凸显出来。
(三)评价缺失
在生活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发展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引导时都应该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自己学习的重点、目标和方向进行明确,减少学生在地理学习当中的盲目和随意性。但在传统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性的缺乏对评价的重视。在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无法将评价的作用和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这样就会导致评价缺失,教学缺乏系统和完整性,要想达到预期的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变得非常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缺失体验感和自信,无法在地理学习过程当中找寻到更多的乐趣和价值,与现阶段教育思想和理念背道而驰。
三、 初中地理课堂中生活化思想的融入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以往地理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很多教师都以灌输教学方式为主,导致学生时时刻刻地处在被动状态,无法在地理学习的过程当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2022新课标指出,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终身素养,在实际生活中对相关知识进行获取和学习,善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在现阶段,对生活化思想有效的融合,就能够改变学生传统机械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在生活化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注重自身专业建设,拥有更强的教学和专业能力,做到教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够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有效地落实在教学中,真正地让教育效果达到预期。
(二)深化参与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活化思想不断地进行感受和感知,也能够让学生的内在潜能和潜在意识得到启发,让学生立足实际生活,借助地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更多的生存之道和技能。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会结合具体的教学任务,利用周边的生活资源,模拟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以往教学中,教师过度重视学生本身应试能力的提高,缺乏让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无论哪一阶段、哪个学科都应该和实际生活之间紧密联系。所以,在地理学习当中,对生活化教育思想进行融合就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对地理知识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