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实施,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初中政治处于学生的个人思想道德的培养阶段,学习内容易懂,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伦理规范,对于初中教师的教学中有一定的先天条件,教师在掌握这个有利的先天条件以后,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不仅会让他们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还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根据政治这门学科的教学特点,主动找到可以让学生接受的切入点,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高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一、 引言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应试性,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让他们失去自主学习的能力,仅仅根据教师圈出的重点进行单方面的学习,这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更对于我国的全面塑造优质型德、智、体、美、劳学生有所影响。政治作为一门易理解的学科,教师要主动承担起责任,从教学的方方面面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学生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在课上的时候积极地与老师回应,在遇到课程难点时,也可以主动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可以获得知识,实现自身目标,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学习得到了知识的快乐源泉,并以此形成循环模式,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不仅是学生能力一种提升的体现,更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锻炼。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始终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特点,会让教师仅仅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一种载体,而学生只是被迫接受知识的受体。经调查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些知识点只是简单记住,而不是去思考。因此,学生认为学好政治这门的固定思想就是死记硬背。但是由于课程改革,政治书上的内容越来越贴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当教师在讲课时难免会掺杂个人情感,学生很难完全理解其中的正确意义,所以政治这门学科需要学生从生活环境中真实地去感受,去思考,结合老师讲的课上理论知识,联系生活,从而让他们对思想道德有更深的感悟。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初中阶段的政治学科枯燥无味的讲述中解脱出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综合能力有效提升,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三、 当前初中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一)初中阶段政治学科教学相对枯燥无味
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学校只是片面地追求考试高分的成绩,对于政治这门学科更加不重视,认为只要简单背诵,就可以取得高分成绩,由此便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对课本中蕴含的一些道理一概忽略,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教育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道德价值观。当下教学的部分政治教师在备课时,也仅仅只是简单地对教材生抄硬搬,缺乏创新性思维,无法建造一个多维性课堂,只会让学生认为自己和政治学界没有什么关系,不利于学生将来在国家政治建设方面做贡献。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对学生内心造成诸多干扰,对政治的传播有所影响,学生更加不注重政治课本身的意义,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很不利。
(二)学生对政治教育缺乏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一门课的基础,对一门学科的兴趣浓厚会让之后的教学过程事半功倍,当今的政治教学仍为教师讲为主,学生学为辅的教学状态,学生在课上与教师互动积极性不高,与教师交流少,在课下也不会主动地去预习或者复习课本,缺少学习激情,学习政治积极性缺失。另外,教学课本内容过于贴合日常,学生会认为自己对于政治方面的知识已经有所了解,对课上老师讲的专业术语不会有所深入研究,导致政治学习的逐渐背诵化。
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对于教材内容深入挖掘,优化课堂氛围
初中政治课本贴合日常,如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有效的实际案例,可以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后,就会更加主动去了解新知识,新内容。通过对真实案例的挖掘,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存在于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就是政治,政治即是生活。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掌握教材内容并深入挖掘,让学生参与到政治学习活动中,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教师备课时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氛围是对教学质量有所影响的关键因素。因为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课堂浮躁无味,一堂课中学生很难做到注意力集中,更加无法主动参与到政治学习内容理解中,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创建轻松的課堂氛围,提高课堂的有趣性,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有利于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之间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通过这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话语权。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中讲解“我与父母交朋友”一课中,教师可以设置两个小组,分别以和父母是否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为辩论话题,将学生分成正反两个立场,让学生进行辩论。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平台,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加学生的课堂融入感,让学生感觉到自身对于课堂建设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应该多利用多媒体等各种设备,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或者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片段,让教学更加多样性。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真实的故事,或者自己经历过的事件,引起学生的共鸣,这种适当引入教学实例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引入了新鲜事物,更加可以开阔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对于课外教学内容多样化,提升学生积极性
政治教育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新媒体经常传播的社会民主,热点新闻等都是学生学习政治的一个好的途径。然而,部分学生在自主课下学习过程中不会主动地去通过网络学习,这就需要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政治这门学科无法脱离时代性的特点,关注每个国家发生的大事,并在灌输给学生依法治国,以德为本的思想时,将时政热点与课本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充分体现政治这门学科鲜活的特点。同时,教师自身要关注日常新闻,发现一些好的案例运用于教材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新闻的关注度,经常带动学生积极获取知识,教师可以在课程进度完成快的情况下,带领学生通过看电影,看电子报等方式了解中国政治体系,加深学生对于正式这门学科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在日常谈话中与学生多多交流,通过讨论国家发生的事情引起学生对日常政治的关注。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政治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将有限的课堂扩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次,教师也应该多多设置一些巩固环节,经常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并让学生通过习题册进行练习,多角度分析社会现象,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运用于其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辩论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时间观,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从内心就得到道德的熏陶。与此同时,教师要逐渐改变课堂上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把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并通过鼓励等各种方式让学生积极融入政治课堂中,主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加地信服于教师,从而构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对于政治课的自主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