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用家书史料浸润学生家国情怀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家书史料集中体现了时人爱家爱国的深厚情怀。初中历史教学中引用家书史料,能够体现时人真实的情感,有利于在真实中洞察家国情怀;能反映时人具体的行为,有利于在细节中丰盈家国情怀;能够彰显强烈的爱国主义,有利于在情感中体认家国情怀。
  关键词:家书史料;家国情怀;历史教学
  家国情怀是历史的核心价值观,是历史价值教育的根本归宿。徐蓝在《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一文中指出“家国情怀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前途和命运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从中国古代追求“化家而成国”的“家国一体”理念到近现代以来人们常说的“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都集中体现了家与国密不可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是要培养学生爱家、爱国,把爱家和爱国有机统一的深情大爱。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探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理论和实践颇丰,创设教学情境、挖掘教学资源,诸多有见地的论述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但这些研究很少从创新历史史料的角度切入,亦乏利用家书史料浸润学生家国情怀的相关尝试。基于这一思考,文章尝试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家书史料浸润学生家国情怀进行初步探讨来丰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
  家书就是家中的亲属之间(包括友人)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的文字。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亲属之间通过家书传递感情的传统持续不衰。在中国古代,有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文天祥的《狱中家书》,家书在正家风、敦世风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代以来,国家日益衰落,外患日逼,家书成为国人报国从戎、抵御外侮的情感抒发渠道。如《与妻书》《梁启超家书》等。新中国成立后,家书体现了国人对国家日新月异的由衷赞誉,其间包含深情、由心而发的真实情感,凸显了个人对时代发展的高度认同。如著名的《傅雷家书》。
  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手机、电子邮件、微信等的广泛使用,家书快速地湮没于历史舞台。许多单位和个人开始了抢救家书、全民读信等的家书征集和弘扬的工作。《信中国》《见字如面》《一封书信》等语言文化类节目的热播,让家书史料大量面世,也体现了大众对一封封充满真情实感的家书史料的深情眷恋。然而可惜的是,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史料的选取,往往采取宏观的历史叙述,家书史料的运用还没有引起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文章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家书史料创新历史教学,对体现历史的真情实感、浸润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 在真实中洞察家国情怀
  史料可以分为有意史料(bewusste Material)和无意史料(unbewusste Material。有心的托载,属有意的史料。无心的表白,为无意的史料。概言之,作者为了左右别人的认识而有意制造的史料称为“有意史料”;人们在没有上述主观故意的情况下形成的史料称为“无意史料”。如出版于1938年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该书由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审定,斯大林亲自撰写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全国党史教材,该书是为了推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而撰写,明显属于“有意史料”。所以,公告、名人日记、历史著作等公开发表史料,,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与目的性,在历史教学中引用这类史料,一定要经过考证。与作者有意为之截然不同的是,家书史料明显属于“无意史料”,一则家书史料具有私密性,属于亲人之间的秘密交流,无需公开,因此无需在字里行间大行修饰;二则家书史料是亲人之间真情实感的直接流露,“家书就如拉家常,说真话,说贴心话。不必造作,无须夸张,无所掩饰,用不着说套话、说大话,用不着玩名词、玩概念,直抒衷肠,径直而发,朴素无華,性情所致,信手为之。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诚恳可信;是内在志向的如实写照,亲切感人。”综上所述,家书史料之“真”,概有两端,一为真实,二为真情。
  二、 在细节中丰盈家国情怀
  教材中宏大的历史叙事,很难让家国情怀直抵人心。家书史料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的亲身经历联系起来,其间既有对国家民族的思考,也有具体的细节呈现,正是这一个个具体的细节,让个人的家国大义变得细腻丰盈,深入人心。
  在讲述八上第21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时,课本上提到了在太行山上坚持抗战最后英勇牺牲的八路军将领左权,他的家书为我们细致地呈现了八路军战士在艰苦岁月里的坚守和自信。1942年5月22日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左权的家书反映了敌后战场的艰苦生活和抗战部队的自力更生,同时也寄托了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这些细节呈现让我们了解了革命先烈在艰苦岁月里的坚守、坚定和柔情、细腻。
  在抗战家书中还有这样一封信,是赵一曼写给儿子的: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1师2团政委。在被日军逮捕后,经历严刑拷打依然坚贞不屈。但是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唯一的、还不到8岁的儿子。《信中国》节目中刘涛的朗读感人肺腑,听者都难过地流下了眼泪。日军侵华的暴行,给中国人带来了多么痛苦的民族记忆!就是在这样的母子阴阳相隔,生死离别之际,我们的烈士赵一曼,依然“用实行来教育”儿子,体现出了抗日烈士们坚定的革命信仰。这样的信念,这样的细节,会内化到学生的血液之中,激励每个学生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前行!


浅谈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浅谈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浅谈档案管理流程
浅谈新闻宣传部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危机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浅谈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浅谈《紫式部日记》及其女性美
华北人民政府的历史贡献
浅谈基层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说理执法的实践与思考
日本不动产侵夺罪之历史沿革
明治时期日本教育法制变革的历史考察
常熟市南门坛上历史街区保护和利用之我见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