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的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网络技术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且充分的发展,5G时代正在来临,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利好正在赋能于各行各业。青少年们处于网络时代,从思想方式、行为途径以及认同观点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于前人的提高与觉醒。在教育行业,网络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正在给课堂带来更多的无限可能。从方式,从理念,从师生互动师生关系,再到授课与学习,网络技术都可以渗透其中,并发挥着巨大的辅助教学与创新教学的现实作用。教育分等级,大学、高中、初中等等,九年义务教育的体制下,初中的教学教育是十分重要且不可忽视的。其中,关于历史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历史的教育意义是重大的,因此,让互联网网络技术进入初中历史课堂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网络技术;初中课堂;历史教学;整合研究
  一、 引言
  历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一本十分厚重的书,是过去,是总结,是回顾。不忘历史方能坚定前行,历史是民族的共同记忆,应当且值得被传承下来。初中课堂教育初中的孩子们,这时的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与老师有责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历史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与方式。学习历史就是与过去对话,看见过去才能遇见未来,知是非,明对错。然而在当今社会,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已经过时,不为大多数的老师与学生所接受。因此,网络技术带来的新兴手段与技术就有必要進入历史课堂,对历史课堂进行辅助与提升,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创新,使课堂得到更好的表现方式,课堂效果更加地出彩与行之有效。
  二、 把握历史学科特点,融入网络技术作为辅助
  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点,历史作为文科性的学科,有着其独特且不可忽视的学科特点。我们知道,历史讲究真实与客观,在一个国家与民族之中,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人都承认历史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这就对教学提出了一些要求。不管有没有网络技术参与其中,对于历史教学而言,其真实性与客观性是不允许被践踏或者逾越的。以上是一些要值得注意的问题,避免这些问题有助于指明方向,为创新研究划定好一个基本大纲,同时还要把握一些其他值得注意的特点。众所周知,历史是古老的,是久远的,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有待争议的问题,要敢于亮明并持相对的保留态度。其次就来说一说如何将网络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融合进行创新的整合研究。那么,新的方式应运而生。网络技术有几个特点,一是方便,一是海量资源,一是消除时间空间地理等差距。也就是说,不同地方可以得到相一致的教学资源,这就可以被应用到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网上的海量资源包括各个方面,有与历史相关的电子书,有与历史科普相关的读物,有讲述历史的纪录片,有再现历史的一系列电视剧等等。这些都是网络技术带来的方便,那么又该怎么去利用呢?这些是资源,是工具。在课堂的教学过程,这些是可以改变教学形式,促进教学升级的辅助工具。以这些资源代替课本上简略或者比较枯燥的文字,视频往往比文字更有感染力与影响力。学生看课本往往不能深切地去了解到书上的一段段历史,反而会因为自己的想象偏差而影响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以历史学科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学科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适时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本人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就融入了网络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实战效果。我在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第三个子目“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长征精神无法深入理解,同时对长征这段历史感觉陌生,我趁热打铁,抓住这一重大事件,在课堂授课快结束时,提前通知周五班会课在教室改为观看影片《长征》,并做了要求说明,(说明内容为:观看影片时保持安静;写下观后感,边观看边用笔写下自己观看过程中的心得,周末回家抽时间整理心得,并写在本子上;下周五班会课第二节分四组,每组选2人读出自己的观后感,并进行评比和奖励。)电影《长征》讲述了红军在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期间,如何灵活转变作战方向、击溃敌人围剿堵截、实现战略大转移,并最终夺得胜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伟大壮举的真实再现,使我校中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实实在在地领略到了长征中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通过观看电影、写观后感、小组竞赛这种穿插的教学方式,形象、直观地让青少年感受到革命年代共产党人不畏艰辛、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和历史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避免了课堂上对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长征精神的简单讲述。一直以来,我国都有很多优秀且真实的影视剧来反映那一段段尘封的过去,这些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
  三、 掌握网络技术的各个方面合理应用到课堂历史教学创新之中
  网络使人们可以更加快捷地获取一些海量信息,包括新闻。世界局势一直都在发生变化,百年之未有大变局酝酿着一系列的国际风云变幻。历史是过去的总结,也是未来的指明灯。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如此发达,各种各样的途径都可以获取信息。但很少有人会将他们整合起来其中体现,在课堂上更是少之又少。教师教书育人,以历史教人。但并不能只停留在历史之中,毕竟过去了,要面向未来,更应这样来培养学生,这就是创新的研究教学,是符合时代的要求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如下,首先针对最近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将它们以PPT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一是引出话题,一是普及知识。然后将不同人的不同看法整理好给学生看,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道理与出发点。让学生接触不同观点,独立思考,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划分小组讨论,让不同小组结合课本知识对这些时事热点进行自己的见解评价。或者给出一个历史上讨论的话题,比如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谁的作用更大,更具有意义。这些就是可以被讨论的话题。这样一来,课堂就会显得趣味多了,枯燥的学习就被改变了。最后,老师要起到引领者的作用,哪一种观点是错误的,怎么错的,应该怎么去做都是教师要承担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独立的讨论与思考会使得学生爱上历史,明辨是非,无疑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如果有相应条件的话,组织学生们共同观看一些历史剧,让学生对历史的发展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见解。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技术还使多地上课成为可能,改变教育不均衡的情况。之前有一个成都七中的老师在网上十分的火爆,他的教学课堂被好多学校拿去做参考,还有一些学校远程听成都七中的老师即时讲课,跟他们一起上课。这是一个可以值得借鉴的创新案例。倘若一个教育不太好的学校因为没有相应的设备或资源给学生上历史课的话,这种方式就可以应用下来,这是网络技术在课堂的又一重要应用。显然,这对历史的弥补或者是创新性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行的方案。除此之外,网络还有一些用途。课本不如影视剧更有传染力,影视剧也不如实地上课更有实际意义与感触。当然,让一整个班的同学都去实地上课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老师可以实地去进行上课。中国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留下了一系列的历史文化圣地。尤其在近代而言,在中华民族的抗争与解放过程中,许多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景点都被保留了下来,还有一部分历史纪念馆、博物馆等等。教师可以远程直播,在一定的地点进行授课,结合历史博物馆等真实且具有意义的文献、图片以及保留物等,在这种情况下,想必学生会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且全面的了解。显然,这种方式是历史教学的创新设计,脱离课堂但不脱离知识与课本,脱离枯燥却又不失去真实,反而更加真实。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究
网络信息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浅论数字博物馆与信息技术
简论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策略
简析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化环境下的医院科研档案开发与服务创新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探析
基于Camtasia Studio的信息技术类微课的制作
多元评价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信息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分析
浅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对策
网络游戏升级问题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相关研究
汽车电子网络通信技术的应用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