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与家长文化素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农村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很多,家长的文化素养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家长的文化素养往往体现在一个家庭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孩子的成长有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家长
2019年统计,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元。农村教育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般来说,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家庭教育会取得成功,錯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在工作中遇到几种情况:第一,马家琪是一位回族的小朋友,也是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他的爸爸妈妈都是初中文化程度,几代人都是一直生活在农村,但是他们家族从来不重视教育,如果家里有一点小事,为了让孩子给家里帮忙干活,他们就会给孩子请假。这样请假的次数多了,马家琪就认为学习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比学习重要,这就造成了马家琪在学校期间的表现非常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在课堂上经常捣乱,严重扰乱了课堂的教学秩序,还在校园内和六年级的小朋友打架!为此班主任多次让马家琪叫家长,但是马家琪的父母多次以家里忙或者工作忙为借口没有来和班主任见面沟通孩子的学习问题。
第二,王一凡是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为了让他有好的学习条件,他爸爸长年在外地打工,而他的妈妈带着他在县城租房陪读。但是他的妈妈到县城后不久,她的妈妈就迷恋上了跳舞,经常去广场上、歌舞厅等场合跳舞,而且对他的关心越来越少,不但不给他做饭,而且经常打骂他,如果他不听话就给他一顿暴打!这样的教育方式,使的王一凡变得非常沉默,变得非常孤单,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一块玩。他在幼儿园的互动活动中,老师说他一个人站在最后一排,或者独自一人坐,自己玩自己手里的玩具,既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块玩游戏,也不理会老师组织的互动活动。
第三,丁小军是一位高二的学生,妈妈在村子里开着个小卖部,爸爸在砖厂上班,寒假疫情期间,他妈妈给班主任老师打电话,说“娃在家从来不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他只是抄答案拍照提交,而且借口网上提交作业,拿着手机疯狂地玩游戏。现在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我也管不住他了。他的爸爸在他小时候非常溺爱他,从来不打骂他,即使他犯了错误也不会轻易打或骂一声,这就使得他从来不害怕他的爸爸,现在他长大了,更不害怕他的爸爸了,因此他的爸爸也更管不住他了。丁小军在家里的时候,有时会说您对他好,他一定会听您的话,为了孩子将来能够考个好大学,不再受他爸爸在砖厂干的辛苦活的苦,希望您多开导下他,让他放下手里的手机,不再打游戏,好好学习。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好好说说他,让他不再打游戏,转向好好学习。”
第四,柴丽丽也是高二的学生,她的爸爸妈妈是乡村小学教师,因此她的爸爸妈妈经常教育她要好好学习,,并告诉她只有掌握了知识,有了本领才能在以后的生活过的更好,也才能为祖国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如果自己没有掌握足够多的知识,不但以后自己不会生活好,而且也不能给祖国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柴丽丽在爸妈的教育下,有了学习的意识和动力,在寒假疫情期间,由于从学校回来时没有带更多的复习资料,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时间好好学习,就主动从网上买来了各科的学习资料,在家里自己做。在做复习资料的过程中,如果她遇到了不会的地方,就从网上查找解题方法,或者通过微信给她的老师进行联系,让她的老师教她。经过积极的复习和学习,柴丽丽的学习成绩日益进步,为此她的爸爸特意给她的老师打电话表示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时间是最久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家长的缩影,好家长就是好老师,真正的家庭教育就是“拼爹”,是比拼父母的教育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世方式。但是农村孩子的情况比较特殊,农村孩子的家长也有很多方面的问题。
一、 农村家长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
现在中小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80后”或者“90后”的人,而这两代人在学生时代的时候,我国的高考体制与高考模式已经非常的完善,只要这两代人中的部分人努力学习,都会有好的成绩,而且大部分经过上大学后,都已经走出农村,进入城市生活。但是,那些没有考上大学,或者连高中,或者初中都没有上的部分家长,本身就不喜欢学习,而且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的也不够深刻,从而对他们孩子的教育也不够重视。这些家长都非常社会,不但文化程度低,而且本身的素质也非常低下,比如经常脏话连篇、语言粗俗,在很多公共场合不注意自己的形象,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们的孩子。在农村有90%的家长一年从来不看一本书,家长不能时刻提升自己,不能和孩子同进步。而且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多,家庭教育以隔代教育为主,而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孩子过于宠爱,百依百顺,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的感受,不懂得关爱别人。
二、 农村家长教育观念落后,重成绩,轻素质
农村的家长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就是觉得教育是学校的责任与义务,和家长无关,家长的任务就是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负责经济上的支出,他们理解的教育就是教书,并不理解育人,有些家长甚至不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除了学习成绩,其他的一切兴趣都看作是无用的,曾经自己因为没有努力,没有考上大学的遗憾,强加给孩子去实现,高成绩、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不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培养孩子既有才又有德,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农村条件受限,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到乡镇学校或者县城学校租房陪读,可见家长还是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可这种重视大多只是重视学校教育,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还不够。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文化素养对孩子的影响,只是一味地低质量陪孩子,忽略了教育是具有隐性的。
樊登读书会讲解了一本书《父母的语言》,有这样一个调查结果,13到36个月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的话,脑力劳动家庭是487句话每小时,工人家庭是301句话每小时,接受福利救济的家庭是178句话每小时,农村家长就存在这个问题,他们忙于生计,可能就没有时间跟孩子多说话,而且有些是留守儿童,扔给电视、扔给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