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浅析

作者:李盛博 字数:3858  点击: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必然趋势,这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以及利益问题,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笔者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出发就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由于全球经济化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实现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必须要进行农村人口的转移,这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我国近1.5亿农村劳动力最为有效的途径。

1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分析

1.1 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是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凸现的根本原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并且人口较多,相对来说土地资源较为缺乏,特别是现今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本来就少的耕地变得更加少,随着我国耕地的不断减少,土地上所承载的劳动力也变得更加少,人地之间的矛盾也就变得日益突出。这就使得土地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之间突出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就越来越多。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逐渐的增加,耕地在逐渐的减少。

1.2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内生力量

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的先进设备被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当中,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得到了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随着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化代替人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变得越来越多,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少,单位面积耕地上劳动力的数量也变少。现今农业生产产量的提高则主要根据资金和技术进行实施,直接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

1.3 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是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催生因素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教育的质量以及教育的规模上都极大的落后于城市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十分缓慢。这一方面也导致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经济,并且农村青年往往只读了小学、初中便缀学,提前参加工作,这一方面提升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从2004年开始小学生毕业然后进入初中学习的占到了98.1%,但是进入初中后很多的学生由于感觉学习成绩存在差距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开始慢慢的缀学。同样是2004年初中生到高中进行学习的仅仅只有62.9%,这就意味着还有30%左右的学生并没有进入高中学习,他们开始进入社会成为劳动力,这就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数量,使得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的解决更加严峻,催生了有一大批的剩余劳动力。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的分析

2.1 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来讲,应积极有效地发展第三产业

随着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滞后于第二产业,出现了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现今,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结构总额越来越大,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近年来第二产业基本上年年都占GDP比重的50%。但是我国能源等资源逐渐减少,再加上本身自然资源较少,如果我国继续发展第二产业并不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我国应该把经济重心转移到第三产业。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将极大的提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在新增的就业当中,我国86%以上的新增就业都在第三产业就业。

2.2 大力支持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创业

在农村也有着许多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在这些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当中也有着诸多有头脑以及敢于创新和冒险的人存在。他们一方面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环境比较了解。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的途径多,因此,他们获得有关信息十分方便和快捷。再加上现今交通的发达,人口的流动性也较大,人们通过外出打工等学习了一定的经验。如果我们能够积极支持这些农村高素质劳动力进行创业,将能够很好的通过农村内部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但是当前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许多农村高素质劳动力,没有创业的资本,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原因也很难获得有关贷款,如果进行民营贷款又增加了他们创业的成本。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国家必须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给农村高素质人才予以支持。比如:一是给农业创业贷款方面的支持,并减少利息或者进行无息贷款;二是提供相关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扶持他们创业;三是国家财政给予相关支持。

2.3 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农民素质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是我们解决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要提高农民素质就必须要加强技能培训。因为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竞争力的强弱,素质高则竞争力强,低则竞争力弱。我国经过9年义务教育虽然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总体上来看,其素质还是较低。很多的农村劳动力还主要是依靠土地进行生存,没有一种特产和技能,适应性较差,有些甚至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人不喜欢冒险和激励的竞争。同时,笔者认为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要实现转化和转移的结合,把转化作为主体,加强农民职业技能的培训,实现就业方式的转变。除此之外,要进一步转变他们的思想从他们没得技能到高技能进行转化,实现竞争观念的转变,只有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2.4 调整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有的土地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现有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改变现有土地制度,实行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集中生产,实现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增强土地的经济效益,并逐渐转变社会保障方式将原有的土地保障向社会保障进行转变。同时,我们的政府要积极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能够合法的进入城市当中,并且能够获得与城市户口相同的待遇,促进我国城市经济向二元化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城镇化进程。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建立起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将农民工真正的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农民工的现状,并且让其子女在入学、购房、社会保障等方面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

2.5 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布局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城镇的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笔者认为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镇企业结构转变和发展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从产业结构上,要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转变产业结构,,实现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市工业发展相似;二是从地区发展上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应该重点扶植这些区域的乡镇企业,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各个乡镇企业能够最优吸纳农村劳动力。同时,我们应该加强乡镇基础设施的建设,让那些分散的乡镇企业能够向一些乡镇集中,促进企业连片发展,乡镇的规模不断扩大,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2.6 多层次、全方位地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

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进行转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作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开发农村当地的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农业生产与农业产品的深层次加工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产业化发展的链条,力争最大程度的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实现城乡资源的有序配置,促进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

3 结论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有接近5000余万人,占到我国整个劳动力的70%。并且农村劳动力由于长期滞留在农村,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影响着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农村运用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各种新产品被广泛的研发出来,农业生产通过技术和科技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劳动效率不断提高,真正需求的劳动力也越来越少,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参考文献

[1] 段娟,叶明勇.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回顾及启示[J]. 党史文苑. 2009(06)

[2] 张觅.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及启示[J]. 探索. 2008(06)

[3]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五号)[J]. 数据. 2008(06)

[4] 程名望,潘烜.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回顾与特点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 2008(03) [5] 王文信,徐云. 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对安徽阜阳农村的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 2008(01)

[6] 王得忠.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探析[J]. 经济问题. 2007(08)

[7] 卢东宁,王晨阳.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 2007(07)

[8] 彭慧蓉,钟涨宝.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分析[J]. 农村经济. 2007(02)

[9] 金峰.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10] 贺旭辉,闫逢柱. 社会资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J]. 乡镇经济. 2005(12)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
我国出口低价竞销问题及治理策略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浅谈我国传媒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与反馈调研
我国涉外婚姻法律适用研究及完善建议
浅谈“物权行为”的规范在我国法律的立场
我国文化遗产日的回顾与展望
关于我国林业管理及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的不对称性思考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探讨
我国企业管理发展历程及趋势
对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我国企业投资决策的现状和分析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万方网查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