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作者:宛亚琴 字数:4015  点击: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日益增多,逐渐成为改革我国社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何更好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对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制度制约;对策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转移任务繁重

由于长期以来在城乡分割制度的制约下,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中国农村积压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农村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的劳动力数量较大,使得剩余的劳动力不断增多。而且由于耕地越来越紧缺,农业技术进步义在不断排挤农业劳动力,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村就业人口总体上趋于越来越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一直在不断“释出”,转移的任务十分繁重。

1.2 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素质低

从表二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集中在小学,初中和高中,其中初中所占的比重最大。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他们选择就业有很大的制约。当前,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较低的文化、技术素质,导致他们的就业面窄、就业层次低、劳务收入低。

1.3 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

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中,40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占85.9%。他们通常都是家中的支柱,如果在外出务工过程中安全没有保障、拿不到工资,就可能会使家中丧失主要劳动力和主要经济来源,从而影响到一家几代人的正常生活。

1.4 东部地区是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主要输入地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明显的空间区域性特征,即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东、中、西部之间的区域差异性。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向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转移,转向中部、西部的较少。虽然2007年金融危机之后,有不少东部的农民工返乡或转向中、西部,但是东部地区任然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输入地。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和风险成本。直接成本是农民外出务工引起的直接花费,具体包括务工形成的交通费、就业信息费、培训费以及维护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费用。另外,还有二元经济条件下强行收取的各种入门费,如农民进城务工至少需要“六证”: 暂住证、就业证、务工证、健康证、消防证、婚育证等,合计每人每年要缴费600~1000元。机会成本是指农民一旦进入城市,必须放弃他们在农村可以得到的种植和养殖等所有收入,所失去的这些收入必然构成其进入城市的机会成本。由于群体差异性,农民本身与城市居民在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以及行为方式之间的不同,导致农民在城市常常受到歧视,总之,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得到微薄工资收入的同时,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甚至成本远大于收益。

2.2 转移渠道单一,多以外出务工为主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由于文化水平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以外出务工为主,缺乏自主创业。而务工行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体力型、无技术含量的工作,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工资水平较低,工作环境条件差,安全保障系数低。

2.3 对城市外来劳动力的行业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既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也是发展中国家从二元经济走向一元经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过程。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我国一方面正在加紧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对人口流动的限制,另一方面城市政府(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 却通过政策的变通,不断加强对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管制和限制。

2.4 转移的组织化程度低

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方式中,职业介绍型是比较科学的,而投亲靠友型、自发转移型是比较低级的,它不利于降低转移成本,不利于提高转移的成功率和稳定性。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这种低级组织方式,既可以反映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市场建设的不完备,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较低的素质。

2.5 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机制的制约

多年以来,不同的户口类别一直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虽然许多地区都在积极推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户籍管理的新形式,并出台了许多新政策和新措施,但是农村劳动力的身份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农业户口的存在多方面依然影响着农村人口生活和就业。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迁移定居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一些地区性的就业政策和教育制度都带有不同程度的歧视性,给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就业、社会保障、自身培训及子女受教育等方面造成了难以克服的障碍,并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间接成本,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决策。我国以土地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地经营政策,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起着间接的就业保险作用。因为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是农村劳动力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基础。然而,也正是这种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的存在,造成了农业生产分散于各个农户家庭,加上在我国缺乏相应的灵活的土地流转机制,从而影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对外转移。

3 解决对策

3.1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

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制约转移数量特别是转移层次提高的重要因素。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化素质低,我国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平均受教育年限还达不到初中毕业水平。二是劳动技能低,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不多。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有助于改善农村劳动力在人力资本上所处的劣势地位,帮助他们实现从“耕者有其田”到“业者有其技”的转变。通过转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观念,大力推广适用技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教育和上岗前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有技术的合格劳动者。

3.2 积极开拓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渠道

首先,要进一步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利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契机,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加快发展林业、水产养殖业、畜牧业,特别是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其次,要着力发展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集镇。要吸引农村资金和城市资金,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强市场建设,拓展就业领域,增大就业容量。第三,要扩大乡镇企业的就业容量。乡镇企业仍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要建立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机制。第四,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大中城市转移。向大中城市输出劳务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要紧紧抓住一些大中城市城市化步伐加快的有利时机,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中介组织引荐、市场需求配置等有效途径,有计划、有组织、成建制地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大中城市,既可以满足大中城市加快城市化步伐对劳务的需要,又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最后,要大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

3.3 培育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制定公平对待进城“民工”的政策

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为全国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培育起来后,农村劳动力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自由地在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岗位,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工作、职业、居住地点和生存方式,就可以与城市劳动力在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规则中寻求发展机会,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共享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对城乡劳动力“一视同仁”,取消各类限制性、歧视性就业政策和规定,使“民工”政策从敌视、歧视向友好和公平转变。保证“民工”的劳动权益、劳动安全和享受与当地居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劳动法制和市场规则建设,规范合同管理,依法保护民工的权益。

3.4 加强综合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根据“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劳务输出组织机构,为劳务输出提供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劳动、公安等职能部门要实行流动就业凭证管理制度,为外出农民办齐各种证件,方便就业城市社会治安管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信息机构,利用因特网、电视等先进快捷的媒体,准确获取市场信息,并像发布“天气预报”那样,为农民预报各地用工信息,引导农民有序流动。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努力实现劳动力供求信息的无障碍传播,减少农民流动的盲目性,做到生产和增收两不误。各大中城市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深化户籍、教育、就业等配套制度改革,为农民进城提供便利。

3.5 切实保障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社会福利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农民就业和流动的不少束缚在逐步解除。但是,在改革城乡分割制度方面仍然没有迈开实质性步伐。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把户口与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制度、子女教育、社会福利和社会地位直接挂钩,农民工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因此,要深化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使农业人口可在就业地或居住地登记户籍,放松限制农民工流动的政策规定,并依法享有和承担当地居民的权利和义务,使农民工在享受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医疗保健等方面,能享受和城镇居民一样的待遇。同时有关部门加强对劳务市场的监督和管理,解决拖欠民工工资、劳动环境恶劣、安全没有保障等突出问题,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侯力.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人口期刊004年第六期

[2]李总.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3]关帼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转移现状分析 人口与经济2010年增刊

[4]简玉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经济2005年第五期

[5]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2012年农村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对我国医保基金结余现状的思考
基于创新国际贸易的我国外贸研究
我国发展直接对外投资的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鞋业应对欧盟反倾销的思路分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竞争策略研究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弱势及改善措施
我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法律对策分析
浅论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平衡
浅谈我国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青少年阅读服务工作
浅谈激发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基于全球化视觉下我国高等美术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我国夫妻财产约定与赠与的实体法冲突与协调
论“死刑不引渡”原则对我国的不良影响及应对方法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档案专业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