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陶行知教育理论下的小学音乐快乐课堂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家,对我国近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陶行知先生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并完善了平民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乡村师范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民主教育理论等众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而在陶行知先生众多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中,生活教育理论又可以看作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在长期的乡村教育实践中完善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最符合中国国情,也是最能反映世界教育潮流的教育理论。因此,将陶行知教育理论贯彻落实到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构建中,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教学效率,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理论;小学音乐;快乐课堂
一、 引言
就像我们常说的“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样,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好奇、爱玩是孩子们不可剥夺的天性,在满足学生好奇、爱玩的心理下,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音乐课堂本身需要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开展,让学生摆脱在其他科目枯燥、烦琐的学习中产生的疲惫情绪。而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只有加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自然生活的联系,建立起音乐课堂和实际生活之间的交互渠道,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明白音乐教学的真谛,更深层次地融入音乐课堂的学习中去。本篇文章希望通过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进行深度的研究学习,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构建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可行之路。
二、 以陶行知教育理论构建小学音乐课堂的理论基础
(一)生活即是教育
“把生活本身当作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主体部分,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業的定义和诠释。陶行知先生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源于生活又要服务生活的,因此人类的学习要不断地与实际生活同步,不断地进步。把生活本身当作教育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的涵义:首先,,生活对教育的性质具有决定性作用,陶行知先生认为,人类受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学习内容的类型,而是由所过生活的性质决定的,一个人生活的内容,也就是他在学习的内容。其次,教育对生活又有一定的反作用,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与技能,最终是要用于改造生活的过程中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对于人们把生活改造的更加美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最后,生活与教育在紧密的联系中是共同进退的,人们要在实际生活中,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地提高并完善自我。
(二)社会也是学校
人类在生活中不断学习,而社会作为人类生活的场所,自然也就是人类学习的场所,所以陶行知先生认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这种思想打破了以往人们认为学习活动只能在学校进行的思想局限,通过对教学空间的拓展和延伸,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形成了有机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将学生的概念拓展到了社会上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学生,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社会中学习。除此之外,把社会当做大学校,还把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的“读书”学习,变作了更具有现实意义的“行动学习”真正的把“教”“学”“做”这三部分变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真正做到“坐而论道,起而行之”。
(三)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学理论的最终目的和要求,同时也是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理论开展途径和方法的阐释,知行合一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方法论,对传统教学模式下脱离生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批评,是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胆尝试。陶行知先生认为,如果对学生的培养脱离了实际生活,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改造生活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上的帮助,那么教育就只是“死读书”的过程,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没有用的“死知识”,所以对知识技能的学习,一定要把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作为前提。
三、 音乐课堂现状及其问题
(一)缺少更加专业的音乐教师队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长期作为音乐课堂的主导者,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采取自上而下进行知识灌输和重复练习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学生又缺少和音乐教师进行沟通的渠道和途径,学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地传达到老师那里,也无法获得老师知识和技能上的帮助,音乐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不能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教学中的难点,就不能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在这种教学任务支配下的音乐课堂中,学生很难感受到音乐的美感,在部分音乐教师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忽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获得乐趣,更不用说构建快乐的小学音乐课堂了。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且老套
在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构建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把音乐课堂构建成内部联系更加紧密的有机整体,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际上还体现了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水平和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精力充沛、好奇心旺盛,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长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长期使用单一老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很难有所提升。并且,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和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要求严重相悖,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的长期发展。
(三)学生缺少学习热情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在儿童阶段开始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的重要性,如果能在学生阶段培养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打下相应的音乐基础,对于学生以后更高层次的音乐学习将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校没有认识到音乐学科的重要性,音乐课堂经常被其他科目占用,没有发挥出音乐素养的培养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而音乐课堂本身被当作了单纯的学习固定曲目的课堂,缺少对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进行培养的内容,无法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获得应有的放松和乐趣,学生了解音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