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理念下小班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与实践探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对幼儿来说,区域活动属于鼓励孩子自由选择并探索的活动类型,它除了可以令老师更好地深入挖掘不同幼儿的兴趣倾向、发展水平以及学习能力,还能够充分考虑幼儿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和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满足幼儿天性和潜能发展需求。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区域活动除了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之外,还要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探索、观察、发现问题、寻求办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沟通力、合作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STEAM理念;小班区域游戏;材料投放
对于幼儿的教育来说,他们的学习呈现出立足于直接经验的特性,并通过游戏体验和生活经历衍生成知识和技能,因此,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和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种区域游戏以及生活经验对儿童的重要作用,在最大程度上为幼儿的感知和操作提供支持。对于小班年龄较小的幼儿,保证材料的合理投放将会直接对幼儿游戏质量产生影响,假如能够投放一些较具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层次性的材料,,将会令幼儿拥有更加创造性和多样性的游戏活动。文章将立足于STEAM理念对小班的区域游戏材料投放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幼教行业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一、 基本概念
(一)STEAM理念
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STEAM理念最早指的是从“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组合形成的“STEM教育模式”中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其“A”指的是“Art(艺术)”,是在后期融入的,据相关分析认为,是人类审美中认为“艺术”是无处不在的,能够从各个角度深入到人类的创作中,才将其融入教育模式中。
(二)区域游戏
对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来说,区域活动属于一种比较多见的自主活动方法,它依照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以及教育目标要求构建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发挥出集体、小组和个体之间的积极作用,鼓励幼儿展开自主选择和积极合作,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主动探索。通常来说,大部分幼儿园有条件构建的区域活动包括“阅读”“手工”“绘画”“建构”等,条件较为优越的幼儿园还能够构建“表演区”“种植区”等,对于诸如“手工”或者“绘画”的区域,还能够进一步细化成“益智手工”“油画区”等类别,满足不同小朋友的实际需求。整体而言,区域活动能够在老师对幼儿的教学基础之上,借助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实现自主发展。
(三)STEAM理念下区域游戏的核心价值
对幼儿阶段的学前教育来说,STEAM教育模式中涵盖领域核心经验、综合课程以及实践操作三个大部分,而区域活动就是较好地促成这三个维度上的水平的技巧。STEAM教育理念就目前情況来看大多应用在教学水平和客观条件比较丰富的中高端教育机构中,对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来说,想要落实STEAM教育理念,需要将领域核心经验作为根本内容、领域融合作为核心内容、实践操作则是教学手段。鼓励幼儿自主观察、探索、解决问题、提升对事物的好奇心,在幼儿的好奇心驱使下,在幼儿的探索需要中,教师提供各种材料。另外,STEAM理念下区域材料投放的核心价值——即幼儿为本的理念,作为老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展开思考,例如材料是否安全、是否适宜,以及是否具备探究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结合幼儿的不同年龄层次考虑选择,令幼儿能够持续玩耍。
二、 基于STEAM理念下小班游戏区域材料投放实践策略
(一)注重材料的丰富色彩和高度安全
对小班的幼儿来说,因为年龄特征的限制,令其对于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和材料有强烈的兴趣,而且因为孩子的天性影响,小型的玩具经常会被小朋友拿来咬和闻,甚至会往嘴里或者鼻子里塞,虽然是探索身体的过程,不过却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伤害幼儿的身体健康。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老师提供给小班区域活动的材料必须要保证足够大的体积、质量较轻易于挪动、色彩缤纷、质地相对比较柔软、适合进行各种各样的平行游戏等,除了有效提升幼儿的操作兴趣,而且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易上手。比方说,在“建构区域”当中,老师为幼儿们准备了海绵块积木、较大的毛绒玩具和填充棉外表包皮的小房子作为游戏材料;在“读书区域”中,老师选择了布制的“动手”画册和不易损坏的硬质书籍作为幼儿的阅读材料,不会很容易被损坏,而且也较为容易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有助于幼儿的使用安全。
(二)坚持循序渐进且满足需求的材料投放
针对处于小班学习的幼儿来说,因为年龄还比较小,提供材料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他们的年龄增加逐渐增加其他的材料和道具。比方说,在“生活区域”中组织的“过家家”游戏,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比较感兴趣的,特别是扮演父母的角色,经常是小朋友们都非常热衷的,不过小班幼儿的年龄偏小,对于过家家的玩具只能摆弄而不能较好地予以操作,所以,在针对“生活区域”进行材料投放的时候就要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依照婴幼儿发展需求设置“娃娃家”,并放置塑料小碗、小勺子和娃娃,鼓励幼儿给娃娃“喂饭”,材料数量和类型可以依照班级规模来予以调整;在基本掌握“喂饭”的动作之后,老师可以进一步设置“煤气灶”和塑料锅、道具食物等,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这些玩具的使用技巧;在此基础之上,再增设一些“小动物”玩具充当娃娃的“客人”,增加小朋友热情好客的品质,还强化了礼貌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保证层次性较强且人性化的材料提供
所谓材料的“层次性”指的就是为幼儿区域活动提供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符合人性化要求,令每个幼儿都能够在现有的基础水平上有一定的提升。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家庭还是独生子女,少部分家庭会有二胎,因此全家大人照顾一个孩子的情况是比较多的,什么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很容易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发展缓慢;加上现在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孩子的玩具大多都是现成买来的,花花绿绿的玩具固然好玩,却让孩子也失去了自己亲自动手的乐趣。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就可以参考小班幼儿的基本情况以及个性特征,提供“手脑结合”的锻炼机会,满足其实际需求,并在游戏中有所提升和收获。比方说,在“艺术区域”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玩具总动员”的活动,提供彩色印章、贴纸、彩笔、毛绒球等常见装饰材料,鼓励幼儿使用它们去装饰一些诸如小汽车或者其他小玩具,也可以“设计”一只蝴蝶的花纹等;美术天赋比较强的幼儿,还可以鼓励它们直接进行独立绘画,画出自己心中所想。这种鲜活生动的艺术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艺术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