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竖笛教学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对于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竖笛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热情,这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培育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竖笛课程,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合理地规划音乐课堂内容,使用多种教学手法,高效达到教学目标。文章将从教育意义和教学方法入手,以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竖笛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竖笛教学;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器乐教学不仅是学会一件乐器的演奏方法,学会几首歌曲,它对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实践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注意力时间短,让他们整节课都一直跟着老师听、唱、跳、动还是不够的。把竖笛引进音乐课堂,就会犹如一块磁体对小学生有极大吸引力。人们只有在音乐实践中才能学到音乐,音乐教育,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而在音乐教学中增加竖笛教学,会极大提高教学效果。
竖笛起源于欧洲,也被称为牧童笛。竖笛的音色纯正且轻盈柔和,容易学习和掌握,竖笛具有宽广的音域和演奏难度低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深受学生的青睐。竖笛与其他类型乐器相比,在演奏过程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对学生手眼协调能力和全脑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在音乐课堂上教授竖笛,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在小学教育发展中,社会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水平有着极高的重视,对于当前教育中,如何上好音乐课,是对音乐教师极大的考验。
一、 竖笛在小学音乐的重要作用
竖笛构造较为简单,只有六个音孔,每一个音孔都有不同的音色。相对于其他乐器,竖笛具有方便携带,价格低廉,音色优美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竖笛因为其独有的特点,方便学生在授课过程中使用,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由于竖笛的演奏难度低,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在演奏竖笛过程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可以有效引起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学生通过对于竖笛的学习,也更容易掌握其他演奏乐器。
在音乐课堂中引入竖笛,是小学音乐课发展的必然,也是对于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需要。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的作用。相比传统的弹唱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竖笛的意义,不只为了把乐器引入课堂,而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和教师产生互动,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有收获,获得自我认同感,从而,能以更为良好的心态和热情,与教师共同完成音乐课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竖笛的教学,也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竖笛的过程中,学生要调动自己的听觉和触觉来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任务,将音乐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思考能力,巩固学习效果。竖笛进入音乐课堂也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有促进效果,有助于完成学生音乐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课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与教师进行互动,通过相互合作的方式达到教师与学生合奏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强化和同学之间的交际能力。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歌曲《牧羊女》时,有一句旋律学生总是把握不准确,这时,笔者就让学生使用竖笛进行齐奏,使学生在吹奏过程中感受音高旋律的走向,从而让学生去体会整句音乐的旋律,大大提高了学生演唱的准确性。
二、 善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
音乐是抽象的,是赏析的艺术。教师在音乐课上,要灵活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享受上课的过程。对于刚接触音乐的学生,教师要利用多媒体作为授课过程中的辅助。就《小白船》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歌曲之前,通过朗读歌词和讲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介绍中秋节赏月的风俗,并结合书中插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内容。在第一遍欣赏时,学生要感受这首民歌的特点。在第二遍欣赏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听,一边用身体表现出在船上的情景,如:左右摆动、划船等,根据歌曲的速度和力度,表现歌曲中要表达的美好意境。
当学生对歌曲有认识之后,由教师放歌曲录音,学生根據录音中的演示,感受歌曲旋律的力度、表情。在需要渐强处理的旋律里,学生要加大吹气量,同时嘴唇收紧,让音响扩大。当歌曲进入到平静期时,要用缓慢的气流通过竖笛,把深沉、平稳的情绪表达出来。教师在结合多媒体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添加和《小白船》相关的动画作品,让学生直接通过肉眼看到歌曲所描绘的情景和故事情节。学生通过对录音的模仿和观看影片,能在练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演奏方式和演奏技巧,在练习的同时添加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使得演奏技巧和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三、 竖笛教学中策略探究
(一)由浅入深,逐步开展课程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合理地设置竖笛课堂,对于竖笛入门应该从基础开始。教师在上课准备阶段,要提前了解学生的音乐水平,并以学生对新事物的掌握能力进行课程的开展。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是要引起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热情,实现教育大纲规定的目标。在第一次上竖笛课时,教师就要让学生通过实物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了解竖笛的基本知识。例如,竖笛的构成包括:笛头、笛身和笛尾。笛头上有吹嘴和发音孔,笛身上有六个演奏孔,笛尾上有一个出音孔。在学生对竖笛构造上有充分认识之后,教师可以开展简单的指法练习来提高学生对竖笛的掌握程度。当学生掌握了竖笛之后,可以选择以音乐课本中学生喜爱演唱并朗朗上口的歌曲为主,或者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作为学生的练习曲目,如:《两只老虎》《雪绒花》。在学生能够完整演奏时,自然会产生自我认同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不断增加。随着竖笛课展开,教师可以在选择练习曲目时加大难度,同时引入学生中喜爱的、感兴趣的乐曲,从易到难,步步深入,也可加入简单的流行歌曲,使学生对竖笛的学习更感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另外,在教授竖笛过程中,,教师要遵守因材施教的原则,不能一味求快,要开展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课程,在保证学生成长的基础上,与教学规律相结合。否则,过高的要求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丧失竖笛课开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