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问题导学法运用的方式与策
发布时间:2020-10-19 15:01 来源:考试周刊杂志 点击:
摘 要:问题导学法是现代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式,而高中地理学科具有文科和理科的双重属性,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向法能最大化激发学生对于学科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改善教师课堂教学的结构,提升课堂效率。
问题导向法是以教师、问题、学生三者为主体,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关联,教师以问题导向为教学出发点,引导学生从发现问题到系统分析问题,再到寻找相应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过程,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强化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意识。问题导向法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文章旨在针对问题导向法如何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中发挥有效功能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相关的建议策略以助力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地理教学
一、 正视现代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窘境
在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受传统“教师主讲”的教学理念影响,导致对于问题导学法并未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以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况为主要分析点,主要存在以下几类教学问题。
首先,教师个人并未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加以足够的重视,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深远影响,部分教师依旧坚持着传统教学中“以讲为先”的教学方法,并未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去深刻思考某个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大大增加,使得问题导学法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不能得到良性的发展。
其次,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应用层面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中,没有能够搭配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得问题导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只是浮于表面、徒有其表,从而不能使问题导学真正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是错误性的教学策略,对问题导学法的开展工作产生显著的偏差,并曲解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本质,让地理教学始终处于低效率的状态。
最后,在实际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互动,师生间缺乏高度的默契和配合,一方面是学生对于“问题导学法”的理解过于片面化,过度认为在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下可以放纵自由,导致学生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并未产生重视;另一方面是教师在布置问题时,不注重问题的全面性和趣味性,使得问题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兴趣,师生间的矛盾也是造成问题导学法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解读问题导学法应用的本质及内涵
(一)推广地理问题导学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之所以大力推广问题导学法,原因在于问题导学法更加适合高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具备较为突出的提升作用。身为高中生,不能与传统教学一样,过度依赖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授课方式,更应该通过开展自主性学习有效提升自我学习的综合能力。而问题导学法能够为学生预留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自己开展对问题的探索和发现,在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强化自身的综合应对问题的能力。再者,问题导学法也为教师的课堂开辟了新天地,通过问题引入课前导学,可以充分暴露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知识方面的不足和短缺进行有计划性的教学方案制订,从而全面深入解决学生的知识漏洞,极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高中地理学科是文科综合类科目,却极具理性思维和理科结构,其中所蕴含的复杂的原理是困扰学生和教师的重要难点。而通过问题导学法的引入,能够将原理和现象进行具体形象化,通过一个个巧妙的問题设置,层层揭露高中地理学科神秘的面纱,由繁化简,由简入深,问题导学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二)概括地理问题导学的新特点
1. 针对性的教学措施
教师在问题导学法的具体设计环节中,首先,要关注问题导学法的针对性,以问题为驱动,问题的设置要具备高度的针对性,做到“有什么问题提什么问题”,具体针对课本中的难点重点,设置优质化的问题,而不能超出课本教材本身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结构。其次,是对学生个人的针对性,问题设置要符合人性化,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特点进行详细的制定,避免所设置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不能够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导致问题产生无效性。
2. 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避免采用过于枯燥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应注重将问题进行合理科学的包装,让原本枯燥乏味的问题充满生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要重视问题导学法与趣味性的教学手段的合理搭配,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搭载学科问题,通过开展相应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深入渗透问题导学法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问题导学法无形的引导力和创造力。
3. 固定性的教学原则
在问题导学的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不动摇的教学理念。其一,教师要关注问题本身所具备的启发性,只有具备启发性的问题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其二,教师在问题导向法实施过程中,要把握过程的渐进性,问题导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通过脚踏实地、步步引导,才能够让学生最终对问题背后的本质内涵存在深刻理解;其三,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性,应与社会生活相互结合,让学生对问题本身具备切身体会,不仅提升问题的质量,同时也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
三、 探究问题导学法运用的方式与策略
(一)情境相融,以情景教学搭载问题导入
在开展问题导学法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问题的情景的构建,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背景下了解问题的本质根源,若单纯使用口头提问环节是无法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理解。因此教师在问题导学法中,应通过先进的教学技术,将有关问题放置于特定的情景模式下,以所创设的情景作为问题提出的引子,从而自然地引出问题的本身。教师在情景创建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情景贴合实际情况,以生活实践为出发点,导入高中地理问题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地理问题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