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当前,借助一定的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和不懈探索。主题式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围绕一定的主题把零散的知识结构化,通过一定的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加速学生对新知识的长期记忆和内化,从而对学生成长产生可持续的影响。该教学模式无疑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主题;系统知识;学习情境;核心素养
  
  在政治课堂上,运用主题式教学培育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是行之有效的。该模式强调教学围绕教学主题借助一定的活动为学生展示结构化而非碎片化的知识,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本篇结合“国家财政”一框的教学实践,探索主题式教学在培育學生政治学科素养上的运用。
  一、 确立指向发展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教学主题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因此学生的政治素养要通过每一节政治课堂的教与学的积累、每一节政治课堂的教学主题的落实而最终实现的。没有主题,教学就失去了核心。教师确立教学主题时在立意上一定要高瞻远瞩,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立德树人。基于上述因素,笔者把“国家财政”一框的教学主题定为“国家财政——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依据课程标准
  本框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三维目标),从知识角度上,要求学生了解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来源及用途、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以及财政的作用、财政收支关系等;从能力角度上,要求学生能够通过一个大工程来说明财政的作用;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财政的作用,认同国家的财政政策。国家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关系到我国的治理能力问题,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不断地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把“国家财政——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确立为本框的教学主题提升和聚焦了三维目标,对接了核心素养,让处于新时代的中学生更直接地明晰我国财政的价值理念,增强学生对我国财政作用的理解,进而认同我国的财政制度,从而培育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引导学生关注国家财政的收入与支出和进一步深化“如何才能让财政更好地守望人民的幸福生活”,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培育了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财政实现过程必须通过预算和决算(法定程序),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从而培育了学生的法治意识;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财政的支撑(物质),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引领学生根据国情正确理解我国的财政政策的选择,从而培育了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培育其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学主题的确立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学生对有关财政知识的储备比较少,理解财政的社会经验不足,因此所设主题必须能一下子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探究的热情。把主题设为“国家财政——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容易把自己带进课程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把学生真正带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得以体现,有效学习才真正发生,我们的教育才有意义,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真正开始。
  二、 构建滋养学生政治学科素养的系统知识
  高一政治课时少,一周2节课,内容又多,如何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摆在所有高一政治教师面前的必答题。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学生一眼就能够看明白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完成,省出时间探究较为复杂的问题,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不浪费学生的生命。“国家财政”这一框的知识点较多,非常适合运用主题式教学模式,因为主题式教学模式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是要求围绕某主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进行知识的整合,完成一个系统化的主题学习。笔者在认真研究了《经济生活》教学参考后把本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进行分类,把“了解”类的知识(财政的含义,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来源与用途以及财政收支的关系)归为“是什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课前提前了解掌握;把“理解”“认识”类归为“为什么”和“怎么办”,放在课堂上重点探究掌握。反观“国家财政”一框的教材编排顺序:先介绍财政的含义及实现过程——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财政收入与支出及收支关系,这样的编排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太吻合。财政的作用其实是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过程中共同产生的,要首先了解财政收入与支出及收支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财政的作用,因此需打破教材顺序把本框第三目的内容调前作为“是什么”的内容,在了解了相关基础知识后再进一步探究“国家财政为什么能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即财政的三个作用,这样逻辑更为清晰。另外教材没有继续深化“如何才能让财政更好地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也就是只停留在分析问题上,而没有提出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措施。人类的基本活动有两大类: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我们教给学生知识最为关键的应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怎么办”不可或缺,这样“国家财政——守望人民的美好生活”的主题有了它应有的完整知识链。
  人的素养并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教育培养出来的。教育离不开知识,任何的学科知识都蕴含着一定的素养,离开了知识素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土壤和养分。但孤立的、零散的、表层的学科知识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难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正如英国教育家怀特海曾指出的:零零碎碎的信息或知识对文化毫无帮助。应当把教材当作资源,把知识作为手段,系统优化教材知识,加强教学的结构化,为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为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基于现代电磁场理论研究
基于Camtasia Studio的信息技术类微课的制作
民族文化素养在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培养
基于EOP模式的高职英语教改研究概述
古诗品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关联性研究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英语课堂问答策略的探索
在学校班级管理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风险控制的创业板市场研究
基于JAVA的动态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相关研究
美、英、日、朝四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比较研究
基于信息交流视角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书画产品机械革新的传统文化促进措施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