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背景下融入乡土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探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已成为学校以及家长所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尊重小学生的学习个性,提高他们对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教材背景下融入乡土资源,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文章对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教材背景,对融入乡土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语文教学;教材背景
作为广泛涉及家乡文化的一种特色教育资源,将乡土资源作为语文课程的补充教材,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意识,在语文课程的开发中增添更多本地化元素,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使用国家标准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乡土文化教材,既可以丰富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又能够唤起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一、 乡土资源基本概况
乡土资源实际上是指师生所居住的土地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对开展教学活动和实现课堂目标具有重要价值。乡土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小学语文教材,还可以发挥出独特的教育作用。首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加强了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也是实现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措施;其次,为了贯彻新课标具体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将其作为原有教材资源的补充,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最后,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上拓宽了教师的思路范围。乡土资源可以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灵活,改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更好地凸显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
二、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资源,可以赋予教材更多的家乡情怀,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增强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生爱国首先要唤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烈情怀。通过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逐步在学生心中形成民族归属感,形成一种积极的正面情感,最终形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体系,无法理解学习的意义。他们虽然是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学习,但很多时候小学生更想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他们没有太多的考试压力,不会倾注于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是比家乡更为熟悉的了。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利用乡土资源,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他们比较不同的乡土文化,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乡土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帮助培养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传统模式下,语文课堂上只有老师表现出主体性,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特性无法得到体现,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对文本的浅层理解上。结合相关乡土教材,让学生充分接触自己的家乡环境,通过对乡土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语文学习的乐趣,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因此,乡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让小学生调动内心的学习热情,更加努力地学习新知识,并提升他们的主动思考能力。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
(一)学生缺乏对乡土资源的正确认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乡土资源缺乏了解,日常接触也较少。小学生通常处于对事物建立初步认知的阶段,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小学生接触乡土资源的机会非常少,对乡土资源缺乏学习积极性,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了解乡土资源的重要性。
(二)学习环境没有融入乡土资源
小学语文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班级氛围建设,良好的氛围建设被认为是班级文化的代表,是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小学学习环境营造的过程中,勤奋学习等经常被视为主题,忽视了乡土资源的独特作用。长此以往,将使得学生缺乏乡土文化的熏陶,学生也很难理解乡土资源存在的重大意义。
(三)语文教学过程较少关注乡土资源
影响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原因较多,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小学语文教师较少关注乡土资源。实际上,单一的教学形式已不适合于应用到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改革步骤的加快,使得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向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仍有部分教师无法改变传统观念。他们仅仅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乡土资源不属于考试范畴,所以他们也不关心乡土资源在语文课堂上是否得到了应用,严重影响到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入。
四、 教材背景下融入乡土资源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以小学语文标准教材作为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乡土资源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找到适合的乡土文化教材。以《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为例,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美好风光的思念。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所描述的家乡风景,体会到作者深厚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以在原有课文教材的基础上巧妙利用乡土资源开展课堂教学。首先,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乡村小桥流水的场景;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向学生描述过去与现在的家乡对比,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最后,在对这篇文章进行回顾时,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使用乡土资源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否则乡土资源的使用将没有意义,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根据特定的课堂内容选择乡土资源
每个地区都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为了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我们需要注意内容的选择,从课堂内容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地利用乡土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整合乡土资源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从课堂教材出發选择适合的乡土资源。在融入乡土资源之前,有必要结合特定的课堂内容进行选择,以便学生可以通过乡土资源更加理解课堂内容,有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