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新时代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要:在现在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和家长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而非身心健康和心理素质。其实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才是一个孩子未来的基石。没有好的人生观肯定也不会对社会有多大的贡献。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的重要性,所以小学才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而有成又是很不容易的,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应该受到更多的关爱。部分教师不懂得如何去因材施教,也不明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味照本宣科,而且认为只有分数才能代表一切,这样的教育环境是亟需改革的。当然国家一直在寻求改革。让更多的小学生从小有社会责任感,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更好的心理素质是新时代教师的一个主要考验。
  关键词:新时代;道德法治;有效课堂;构建
  小学儿童的思想道德刚刚处于萌芽构建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自身素质对教学的影响,也就更开始关注除了教学成绩之外的东西。教学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这对他们的未来非常重要。但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教学与实际生活如何有效衔接与串联,教师如何差别教学,怎样注重学生,利用音乐怎么教学进行了一一阐述。
  一、 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思维僵化,学生发散思维差,而且因为国情原因,学生和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在教师眼中学生分数高就是好学生,是很多家长艳羡的对象。从而忽略了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认识到这样是不对的,并在反思和改正。
  很多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包办一切,不知感恩,父母不知反思。这样的现象其实有很多解决的方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找一些母亲怀孕生子的图片给学生去看,让学生明白父母的不容易,从而开始对家庭有责任感,进而慢慢改变自己,进而养成对整个社会的责任感。教师思维僵化,主要是因为教师教育年限长,从而形成思维僵化,不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办法。固化的教学方法,其实也会固化学生的思维,那对学生的一生影响也非常大。其实现在的一些新型的教学方法非常独特和新颖。比如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利用音频的方式给学生播放真实的案例,相信这样的教学,学生一定会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印象深刻,并能成功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二、 有效解决教育问题、构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
  小学儿童的思想道德其实还没有形成,他们对人际交往的一些方法,还有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乃至道德感,都还处于刚刚萌芽阶段,这时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大力引导方能让学生为以后的思想道德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教师的素养就显得极为重要,提升自身的素养就变得迫不及待。现在的中国教育,其实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其实在以后的生活当中人格魅力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心理状态,是没有办法为这个社会去服务的,也没有办法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比如小学课本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中的第五章《我们的校园》,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的同时要教会学生懂得校园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要爱护校园,保护我们的校园,那么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就要以身作则,率先去爱我们的学校,学生才能把学校当成家,去好好爱护。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
  教师不能形成思维固化,小学阶段是建立正确人生观的开始,教师要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引导,不能照本宣科地进行。更不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要改变课堂的氛围,让其课堂轻松有趣,让学生愿意自主去学习,更想去学习,更爱学习。这才是教师的目的,但是这就对教师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更加主动去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小学课本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的好习惯》第四章是《不做小马虎》,教师就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做错的题或者例子,让学生去看,告诉学生当自己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要怎么去避免错误,学生通过与例子串聯可以更好地记住这些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到轻松、愉快、有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教师的观点,做到更好的思考。这就很考验教师了,,教师素养的提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教师在工作之余其实更应该去充实自己,并且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全教给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道德素质才会越来越高。
  (三)让生活融入教学
  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是非常落后的,如果没有以实际生活为参照物,那么我们的学习就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在平时的授课当中要牢牢记住这一个原则,学以致用才是教学的目的。小学是学习大是大非观念的基础,在这里打下牢固的基础,以后才能有收获。教师在讲解课文中知识的同时要做到和实际生活串联起来,让课堂的氛围轻松有趣,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首先教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平时生活当中发生的事情可以加以记录,这样等需要在课堂上用到的时候就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例如:小学课本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第三章《我不拖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举例自己平时不拖拉的案例,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从而更好地在实际生活当中去应用。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每天做了不拖拉的事情加以记录,做得最多的同学可以获得奖励,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进行因材施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各不相同,想法层出不穷。教师可以进行一下家访,记录一下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除此以外,在学生和教师的相处过程当中,教师都可以对学生的性格或者是学习习惯等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设置分组教学或者是其他活动时,教师就可以进行合理且有效的分组,帮助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提升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多赞扬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心地学习,实现教学目的的最大化。


新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延伸探究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发展中前进
关于高校自主管理以及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浅析企业危机公关中的道德因素
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浅析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的实践思考
论民主参与的法治意义
中国法治发展的困境和路径
依法治国视域下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
筑思想道德防线?做廉洁自律党员
论传统文化在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渗透教育
浅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当代道德冷漠环境下的教育思考
防范金融行业的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论加强我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