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解决对策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凌燕
摘 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便是“立德树人”,德行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而学习知识的前提便是学做真人。初中时期是一个孩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孩子经过正确的引导,便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至于人生观,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本文即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及解决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初中;德育工作;问题与对策
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始终要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放在首位,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而在寄宿制学校,孩子脱离父母,开始独立。在这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困难、面临诱惑,因此,学校更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去。老师需要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德育教育和心理沟通。在进行教育和沟通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换位思考,深切地为孩子着想,保证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教师在进行有效沟通、教育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关心与呵护,帮助学生排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不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
一、 德育
德育即道德的教育,我国在2007年便提出立德育人的教育思想,德育在我国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德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更多的是培育,用老师的悉心教导,关爱呵护,从而让学生理解真正道德教育,真正遵守道德规范,让素质教育深入生活。其实我认为德育更多地在于言传身教,这不仅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也需要老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为道德的教育不同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多地在于从生活中摸索,从其他人身上观察。事实上,德育与法律有着密不可分地联系。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
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在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实验便是罗森塔尔效应。这个简单的心理实验中,体现出心理学对于学生发展的作用,正是因为学生有了信心,才会加倍努力,取得好成绩。
二、 寄宿制学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初中时期是正是孩子青春期的开始,而寄宿学生却在这个重要的时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自主学习。因此,寄宿初中生应成为最值得关照的一个群体之一。由于常年的独立生活导致他们的心灵是孤独的,父母只想到这样是为他好,可是殊不知很多这个年纪的学生也只是一个孩子。他们的价值观还是模糊的,甚至有些孩子内心还有一种抛弃感,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变得敏感,脆弱,极端。
此外,由于寄宿初中生缺少父母的监督,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的他们也没有强大的自制力,这就导致许多寄宿的初中生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沉溺于网络游戏、产生厌学心理、结交不良朋友,甚至有暴力倾向等。而在价值观形成方面,他们也因为父母给的金钱有限而逐渐扭曲了价值观,,很多寄宿的初中生对金钱的理解较为极端,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东西——诚信和道德。
其次,部分寄宿学生也存在自私自利的现象。由于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不仅爸爸妈妈宠,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更是把他捧在手心里。这就导致很多孩子以自己为中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顾他人的感受,缺乏责任感和集体主义观念。这种心理疾病是过度的溺爱滋养出来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便是情绪。处于初中的学生也只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年,他们还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的成绩好时,他们会抑制不住地开心、兴奋。当成绩不好时,他们又会极度悲观、失望。相比于调节情绪,他们更擅长发泄情绪,这也是导致许多悲剧发生在初中校园的原因。
其中存在心理问题的寄宿的初中生终有一天会走入社會,成为未来时代的一分子,因此,加强对寄宿的初中生的心理教育迫在眉睫,同时,学校、社会应多给这一群体关爱和宽容,让他们的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得到疏导和治疗,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社会的温馨和国家的力量。
三、 帮助德育工作进行的对策
(一)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做好计划
在心理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做好相应计划,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的同时才能使与学生沟通工作更有效地开展。老师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在保证能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下结合应用心理学与孩子进行沟通。教师合理地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理性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理解孩子好动爱玩的天性,科学有效地计划学生的日常活动。例如,在安排日常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动静交替,室内外交叉的活动,保证孩子的身心均衡发展。
(二)创设和谐融洽的学生环境
在学生教育管理的过程中,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不仅可以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会使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更加高效。因此,教师需要创设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也要关爱每一个孩子,让学生在爱中成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教师需要让每一位学生放下心中的畏惧,深入同学中去,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去。
在初中这个特殊阶段中教师应对寄宿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温柔,老师需要让他们在温馨的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帮助他们调节不良情绪,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中阶段是孩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需要细心观察寄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合理安排他们的日常活动,让他们在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教师应积极引导,及时沟通
教师可以深入学生寝室,经常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这些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离开了父母独立生活,教师应给他们足够的理解与宽容,成为孩子可以倾诉的对象。教师合理地与寄宿初中生进行沟通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也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对于十几岁的小孩子来说生活中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卫生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到学生的寝室,教学生洗衣服,给孩子们普及日常的卫生问题,并定期来到寝室带领学生一起进行大扫除,尽量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