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课程拓展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宿宝林 刘琴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课堂教学乃至实验教学的主旋律。课程理念强调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宏观辨析与微观探究能力,特别是他们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深入开展拓展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对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课程拓展研究进行具体分析,以期为新课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实验教学;课程
  21世纪以来,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个性化需求,亟须课程教育深化改革。实验是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化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通过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感性特点,调动其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让其感受到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这是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按照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学目标、研究性课程、实验教学形式的改革为理论依据,将皮亚杰的建构学习理论、果维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有机融入实验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 新课程理念下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要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初中实验课程教学要深化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实施实验课程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要秉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方针,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文化、有动手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新课程理念强调以社会、学科、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和个性特长,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实验探究性教学,彰显了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战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通过广泛地应用探究教学、问题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开放教学、实践教学等行之有效的实验模式,变注重学习结果的教学为注重学习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大胆地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实验或设计新的实验过程,用新的实验方法去发现新问题、探索物质的“新的”相关性,学生在实验中亲自参加研究和探索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分析、归纳,独立“发现”结论,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针对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再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探究活动其目的虽然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但探究过程实质是一致的,这种方式形象、直观,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手、脑及各种器官的协同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奠基意义。
  二、 新课程理念下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探究式实验教学硬件设施相对匮乏
  新课程理念倡导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由于实验中实验器材、实验药品不足,学生并没有真正充分参与到探究实验活动中。许多学校在实验教学硬件设施方面比较匮乏,不能满足学生参与实验的个性化需求。在新课程理念下实验教学课程的拓展,加重了任课教师的工作负担。学校在实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明显不均情况,实验资源是探究式实验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实验资源的局限性,造成实验探究效果不太理想。
  (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传统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辅助课程教学顺利开展,为实验原理提供依据等,主要是考查学生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等结果。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强调实验过程,结果与过程并重,突出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情感体验,但是许多教师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再加上教师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实验活动中没有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学习,造成实验教学实效性难以提升。
  (三)实验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造成学校教学开展主要是以升学率为目标,依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这种趋势影响下,实验教学落实与否并没有得到有效监督。由于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没有落实,导致教师对待实验不想做、不愿做、不多做。有些教师自身缺乏探究和创新精神,造成分组实验演变为教师演示实验;而且更多的探究实验退化为应试实验。这极大减少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机会,弱化了实验教学的功能。
  三、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深入挖掘实验素材,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
  在低年级实验教学中,要适当降低实验要求,彰显实验教学中的关键点,对基本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规范。应用教师演示实验及学生动手实际练习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兴趣实验,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教学的趣味性;注重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实验素材,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并操作丰富多彩的家庭小实验、趣味小实验,力求拓宽实验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现有的实验素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不断优化实验方案,便于后续实验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与教材不符的现象,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是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转变学生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建构科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
  (二)规范探究实验流程,强化教师教学培训
  高年级注重强化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做好典范性、基础性实验。注重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的各环节要求,指导他们设计并完成许多实验室难以完成的模拟实验,改进现象不明显的探究实验,从而启迪学生的科学探究思想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要依托各学科的知识线索,设计一系列探究性实验,将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相结合;通过宏觀现象,让学生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把单个知识点联接为知识网络,探索规律、发现真理,实现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此外,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密切关注理化生学科的前沿动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学校要强化对相关教师的实验教学培训,让其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提升其专业化实践素养。


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变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民族文化素养在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培养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改革谈
团队管理理念在强化医院保安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理念的转变
从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试论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
应用性和跨文化性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程在保定市对接京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
《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
任务驱动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Android应用》课程教学设计和考核方法改革与实施
高职《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课程设计与实施
论“立德树人”理念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运用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