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初中学困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曾燕玲
  摘要:一般来说,在学校的每个班级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学生,也跟不上课堂的进度,慢慢成了学困生。现在,学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家长以及教育家都针对学困生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初中数学中,运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初中学困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运算能力;学困生;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就数学学科而言,运算能力属于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数学运算能力是影响数学学习的一大基本因素。除此之外,运算能力还能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会影响初中物理和化学等科目的学习。要提升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先提升运算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运算能力现状,积极研究学困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二、 初中学困生数学运算学习现状
  (一)教师教学针对性较弱
  在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方面,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总的来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和教师的教学以及学校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调查发现,很多学困生运算能力一直无法提升的原因主要是公式混淆,运算法则混乱以及理论不清等等。很多学困生对于运算的基础法则根本就没有掌握牢固,比如如何去括号,如何确定正、负号以及如何去分母等等,使得学生运算时出现大量错误,甚至不知道如何运算。究其原因,有部分是因为有些数学教师只是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进行授课,对于教材上相对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并没有做过多讲解。然而,很多学困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教师授课过快或者不够详细都可能导致学困生对很多运算知识一知半解,无法很好地掌握运算方面的知识。那么,学困生学的知识混乱模糊,在做题时也会出现各种错误,运算能力差。
  例如,在人教版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中,化简(5a-3b)-3(a-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困生对于后半部分的计算符号总是模棱两可。除了运用去括号法则-3(a-2)=-3a+6解决此题外,通常老师还会补充分配律方法。用分配律,把2前面的“-”当做性质符号直接先定符号处理可得-3(a-2)=-3a+6,这对教师来说是非常直观的事,可是对于学困生,这里2前面的“-”他们更习惯看成运算符号——减号,这里面实际包含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法则,-3(a-2)=(-3)·a-(-3)×2=-3a-(-6)=-3a+6。教师如果没有讲解清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就容易造成混乱。
  (二)数学运算基础薄弱
  很多初中学困生之所以数学运算能力低,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基础薄弱。这些学困生小学阶段的数学没有学好,对一些数学运算性质没有掌握牢固,对公式的记忆也非常混乱。例如,初中数学中的分式运算就需要有小学通分的基础,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这个步骤就需要有小学最小公倍数的基础等等。数学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根基不稳,后面学习起来就非常吃力。而且,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相比,难度上增加了许多。如果小学数学没有学好,到了中学,就很容易沦为学困生。
  (三)学困生学习缺少自信
  由于长期在课堂上跟不上进度,很多学困生逐渐对学习失去了自信心,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怕学数学,对数学课排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讲得眉飞色舞,学困生仍然是听得云里雾里。他们总觉得无论上课认真与否,总是没能领会学习要点,知识没掌握,练习就无法顺利完成,如此恶性循环。由于对学习缺乏自信,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自然是很难学好初中数学的。
  三、 初中学困生运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一)教会学困生总结运算技巧,培养归纳能力
  要想提升运算能力,总结运算技巧很重要。教师要教会学困生对各种运算技巧进行总结,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第十五章《分式》中分式的加减,计算x+1 x2-1+x2-x x2-2x+1,学生在通分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的关注到分母部分,把(x+1)(x-1)2当做公分母,,必然导致计算难度的加大,准确率大大下降。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教会学生技巧:先约分后通分!两个分式均能约分,所以原式=x+1 (x+1)(x-1)+x(x-1) (x-1)2=1 x-1+x x-1=x+1 x-1。
  通过以上技巧的举例我们不难看出,在一些计算的易错点上,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掌握必要的技巧,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效率以及计算正确率。
  (二)重视良好的运算习惯的培养,有助于提高运算能力
  很多学困生之所以成绩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主要是这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而言,学困生也缺乏正确的运算习惯,导致他们在做题时,漏洞百出。为此,教师要引導学困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动手、四检查。一看,指的是学生在解运算题时,要仔细看清楚题目和数据。二想,指的是学生在动笔前一定要认真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面对一道计算题时,并非拿到计算题就下笔,而是要仔细观察题目,弄清题目的运算顺序,是否可以用到某些运算技巧等等。三动手,指的是在解题过程中要做到书写规范,解题步骤要详细,便于后续每一步的检查。数学是非常缜密的,哪怕一个数字或者符号的错误,都可能导致整道题出错。对于不同类型的计算题,要特别留意解题中的重要步骤,若随意跳步,则很可能出现错误。四检查,为了提升运算的正确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完每道题后,对题目进行仔细检查。一旦教师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后,学困生的运算能力也会慢慢得到提升。
  例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x+y=4 ①2x+3y=10 ②,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困生观察:第一个方程y的系数是1且较为简洁,可以采用代入消元法。首先用含x的式子表示y,此时注意移项要变号!由①得y=x+4,代入第②个式子得到2x+3(x+4)=10,对于学困生而言,这代入的步骤不可跳步且务必细致,学会主动添括号,是代入消元法重要的环节。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学困生容易写成2x+3x+4=10,而导致计算错误。


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对策探析
中学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于绥化市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学图书馆未成年用户教育研究
基于可靠性运算的流水型生产线优化研究
浅谈激发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浅析中学德育教育问题
开启中学生数学思维之门
民办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语文
谈民族地区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策略
中学体操教学之我见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排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