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教育教学初探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刘霞
摘要: 闭上双眸,情境犹如沥沥细雨,滋润着广袤的大地,恰似绿意盎然,五彩缤纷的植物伴随着生灵!情境包括真实性情境,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景和环境,可以以此作为教学实例。
关键词: 情境化教育;教育教学;教学环境
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创设一个问题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大家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最早是从苏格拉底的问题教学法而来。比如,心理咨询课的教师直接以真实存在的心理问题鼓励学生讨论、探讨如何使用相关技术帮助他。
虚拟性情境类似于角色扮演的方式,即教师创设一个虚拟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此体验所要教授知识或技巧的使用过程。比如在教授心理咨询具体技巧的过程中,就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体验咨询的方法与技巧实施,所以,这一情境教学法更多适用于技能类课程的教学。总之,情景化的教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源泉,我们要事事、处处彰显其人文性、发展性、和谐性。
一、 创设情境,开篇引导
教育教学中,教师不应唱独角戏,而应做服务员,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育人资源,善于为学生创造、选择条件,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采用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游戏、讨论等情境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热情,其教学模式是:情境理论情境。情境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精选情境是情境教学法的首要条件,情境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选准情境,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环节来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其次,课前准备好道具并指导学生进行排练,发现解决问题,小结得失等。为了让每次的情境教学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笔者以自愿为原则成立了说连环画主题及情感,绘画、情景剧、小品、相声表演小组体验,感悟教育教学过程,分享得之经验,思失之因,,改进发展,悟其理,导其行,事事处处传道授业解惑于生,为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染上一片“绿色”。
二、 铺设情境,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学时,开展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学内容從静态转变为动态,增强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通过观看、探究、表演,使学生学有所悟,知行合一。
三、 巧设情境,答疑解惑
为了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内容,笔者在教学时开课设问,创设情景,这样能很快使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处于“激发”状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如:学生应如何正确看待挫折,为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巧设了如下情境:观看课件——宇航员太空飞行片,设疑——为什么会听见飞行舱外发出声响呢?总结:不锈钢玻璃物品会随着温度的骤然升降而变形,会伴有声响的。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挫折本身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被挫折所击败,其实,挫折本身也有积极意义,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炼就淬火之志,争取全面发展。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了解到挫折的含义,又让他们坚定了克服挫折、战胜逆境的信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引导启发笔者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了小品表演、竞赛、辩论、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尝试新体验。比如讲授《桂花雨》时,我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如果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说给大家听听。随后带领大家一同走入作者的童年,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读“桂花开的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沉浸在桂花香里的”这一句时,我让学生联想校园中的花,想象校园中花树带给他们的感受,学生自然而然就读出了“香味儿”。再如这课中的“……‘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这一句,在指导学生读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是否也曾经说过相似的话,是在什么场景内说的,逐步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向父母撒娇的场景,等到学生读这句话时也很好地体会到了文中“我”的心情变化,读的相当出彩。
(二)理解课文
1. 在指导学习课文时,我首先会要求他们分别画出描述桂花树和桂花香气的语句,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后,课件会展示答案:“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随后引导学生通过段中的“笨笨的、仔细、小花”等词,来想象桂花的样子及特点,并给学生展示出桂花的图片,边看图边联想。对于桂花的香气,也许很多同学并没有闻到过,也不能感受出这香气有多迷人,但是可以让他们回想一种自己最喜欢、难忘的香气,然后告诉他们,桂花比你们想象的这种香气还要香!从而感受到香气的芬芳,桂花的迷人,仿佛来到了作者的童年,置身在桂花树下……
2. 当讲到“摇花乐”这部分时,怎么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呢?
其中“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是全文的重心,也充分体现作者摇桂花时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体验“摇花乐”,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起到渲染气氛,激发情感的效果,再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摇花乐的有关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根据“抱、纷纷、满头满身”等词,想象正在与作者共同参与这项活动,感受桂花落下的情景,并请几位同学来还原场景,根据书中的词,把摇桂花树的场景模仿出来。然后闭上眼睛,听着课件中的声音,想象着,并用手去接一接、闻一闻掉落的桂花。慢慢睁开眼睛,让学生说一说刚才都看到了些什么。再谈一谈生活中和作者相似的经历,最后再读一读原文,从而感受作者摇桂花时快乐的心情,并和作者分享这份快乐。
又如在教《皇帝的新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丹麦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安徒生,当他被邀请去参加舞会时,一位小姐问他:“你觉得我这件衣服怎么样?你喜欢吗?”安徒生冷冷地说:“谈不上喜欢。”小姐又问:“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好呢?”你们猜猜安徒生怎样回答的?他说:“皇帝的新装,呵呵。”(语惊四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