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谈小学科学课如何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作者:郑顺辉 来源:考试周刊 2019年87期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我们可以从“落实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合理选择、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处理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师生关系”和“保障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这几方面做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本质,提升自我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落实;主导;主体;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理科学的探究过程,,以获取科学的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有效开展探究式学习是每位科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日常教学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 落实科学探究活动的各个要素
  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是多种多样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与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要素。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不随意简化探究过程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把探究的流程简化,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实验就是探究,把探究过程变成简单的实验过程。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的《我的水钟》一课时,引课进入课题后教师就直接引导学生进入水钟的制作过程,老师通过幻灯片、微课等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详细介绍了“受水型”水钟的制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接着孩子们用25分钟时间分组制作水钟,制作完成后同学们对水钟的效果进行验证交流,一节课就结束了。这节课中学生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怎样控制漏水的速度、如何划分10分钟的时间刻度以及设计水钟等重要的探究性活动都被教师省略了。虽然学生制作的水钟精美,计时准确度也较高,但是这样的课充其量只能算是一节制作课,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 减少“蜻蜓点水”式的肤浅探究
  刘默耕老师曾经提出过“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自然教学思想。指的是我们在科学探究时应该选择“窄”一些的科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挖掘、探究学习,而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前段时间听了一位老师上五年级下册《用橡皮筋作动力》一课,这节课环节完整、流程清晰,在教學设计方面无懈可击。但是在很多环节都是“点到为止”,学生的探究欲望刚被激起,教师就匆忙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流于形式的探究看似面面俱到,但实际上毫无意义。
  (三) 杜绝毫无意义的“虚假”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学习”已经深入人心,每位科学教师都知道探究式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于是在课堂中出现了为了“探究”而“探究”的怪相。
  1. 已知的简单问题还要假装出探究的过程。一位老师在上五年级上册《光与热》一课时,主要探究活动是学生使用温度计来测量不同区域的温度,但这位老师却用了15分钟的时间来探究温度计如何读书才准确。其实早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温度计》一课中,学生们已经探究过“仰视”“俯视”对读数的影响,知道只有平视才能准确读出温度计的读书。对于这样学生已知的问题,教师只要稍作复习就可以了,而不需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这样已知问题的探究上,从而影响了本节课真正应该探究的问题。
  2. 教师“按部就班”式的探究。有些探究不是按照学生的探究过程因势利导,不管学生发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都死板地按照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的伪探究等。比如一位老师在上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磁铁有磁性》时,只选取了几种材料让孩子们猜测、设计探究方案、实验、得出磁铁能吸铁的结论。这节课看似探究的流程学生都亲历了,但是在交流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出了与教师预设不一样却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多种实验方案,但是老师却把孩子们设计的方案抛到一旁,要求学生按照老师事先预定好的方案进行实验。这样的探究不仅未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还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由此可见,要在课堂上真正落实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转变观念、领会课标精神、把探究式学习的各要素融入教学中,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合理选择、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探究从问题开始,因此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十分重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问题可以来自学生,也可以来自他人。无论来自何方都必须与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相适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探究问题应尽量避免出现以下情况。
  (一) 简单问题复杂化
  一个没有深度、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非要走“探究式学习”的路子。作为科学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对于一些简单、浅显或者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而不是非“探究性学习”不可。在时间和空间都受到很大限制的科学课堂上,我们应该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把时间花在真正值得探究的问题上,从而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二) 避免出现“揠苗助长”式的探究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包括“物质世界”“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的内容。不同学段的学生要达成的“知识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态度目标”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都不同。因此,老师们要准确把握《课标》中制订的学段目标,不要擅自提高探究的深度和难度。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植物新生命的开始》一课教学中,课标要求三年级的学生只要“初步了解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因此,学生只要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观察了解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但是,有些老师却让孩子解剖种子,详细讲解内部的构造和作用(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也有老师让孩子们对比研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五年级上册教学内容)。这些探究内容已经超出了大部分三年级孩子的探究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无异于“饮鸩止渴”,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浅谈基层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建议
浅谈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有效策略分析
浅谈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论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
浅谈档案管理流程
浅谈新闻宣传部门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浅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危机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浅谈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浅谈文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哥白尼与伽利略科学思想比较
浅谈《紫式部日记》及其女性美
浅谈基层消防监督执法人员说理执法的实践与思考
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科学管理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