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地生源对北京感受情况调查
作者:杨招庚 吕欣航 字数:2889 点击:
摘 要:目的 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地生源对北京感受情况的调查,了解不同地区学生对北京的看法,为计划来北京学习或工作的人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随机抽取300名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一方面大家普遍对北京的总体印象较好,气候适宜、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也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结论 总的来说,北京是一个适宜学习、生活的地方,但在这儿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和不适应,来前需审慎思考。
关键词:来京意愿;留京;社会实践
北京,这个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先进的科技水平于一身的城市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学子前来深造,对来京求学的学子们来说,北京是新旅程的开始,承载着满满的期待与希望。对“北漂”一族来说,北京是他们单程车票的终点,是梦想开始或结束之地[1]。为了解各地生源对北京的真实看法及他们在北京的发展生活状况,为计划来京学习或工作的人提供参考意见,特开展了本研究。
1 数据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学生为研究对象,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专业包括中医、针灸推拿、英语、卫生法学、工商管理及公共事业管理。
1.2 研究方法
前期结合文献研究制定问卷,采用简单随机抽样选定300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数据,后期借助计算机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3 研究内容
调查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二是对北京的印象(气候环境、交通状况、学习资源及来京意愿)。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8份,问卷回收率92.7%,有效问卷251,问卷有效率90.3%,研究对象包括中医类、针推类、英语、法学、工商管理及公管专业的本科、硕士及博士阶段的学生。其中男生占31.47%,女生占68.53%,男女比例为1:2.18。按地理位置不同将生源地分为华中、华南、华东、华北、西南、东北、西北、西南及港澳台地区,华东地区占20%,华南地区占4%,华中地区占14%,华北地区占39%、西北地区占1%、西南地区占12%,东北地区占9%,台港澳地区占1%。
2.2 气候环境方面
北京属于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四季分明。数据显示78%的学生对基本能适应北京气候(包括适应和一般适应),不适应者占22%,不适应者主要是低年级学生。究其原因,华北同学主要认为是夏天气温过高(34%),港澳台和西南地区主要认为冬天太冷,华中地区同学认为干燥(51%),华南地区主要认为风沙大(50%)。对生活用水意见,被调查者中满意、不满意和无所谓分别占33%、34%和33%,其中以华中地区生源对饮用水的满意程度总体最高(36%),而其他地区差别不大,而对饮用水不满意的前两位原因是沉淀和异味。以上数据反映北京环境质量一般,空气污染、风沙、干燥等因素成为影响北京环境的重要因素。
2.3 交通出行方面
被调查者常用出行方式前两位是地铁(52%)和公交(32%),鲜有被调查者选择机动车出行,86%被调查者认为北京交通网络发达,但仅36%的人对交通出行表示满意,其中拥挤、站点过远、车次太少成为影响满意度主要原因,分别占比78%、49%和42%。由此可知北京公共交通较便利,使用程度高,但拥挤等影响出行的问题依然严峻。
2.4 资源利用方面
对外地被调查者来说,来京考虑的主要因素有资源丰富(17%)、就业机会多(16%)及发展空间大(14%),尤其以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为重,这些优势成为影响择校的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被调查者对北京资源的利用程度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对图书馆、博物馆等资源利用频率不高,仅有17%的被调查者去过国家图书馆,大部分参观博物馆的频率仅为2-3次/年,约44%校内图书馆使用频率每周不到一次。由此可知,目前大部分同学对北京教育资源利用率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 进京指导意见
3.1 审慎考虑自身适应能力
对于外地打算到北京就读或工作的人来说,除了要了解自己兴趣、性格、适应能力、特长之外,还需充分考虑北京气候环境、交通、资源、学习氛围甚至人际等方面问题,切忌盲目跟风。通过调查发现一部分被调查者来京之前未充分了解北京,来之后发现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以致将很多时间和精力花在适应北京的环境气候等问题上,这不仅可能对其身体健康状况造成一定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其心理的成长,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预先了解来京后可能遇到问题并因此对北京有一个科学全面的了解是选择来京之前的重要一步。
3.2 客观对待北京资源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在资源方面占据优势,这成为吸引外地学生来京就读的重要因素,但就调查的结果看来,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虽然来京之前有充分利用相关资源的打算,但现实情况是被调查者对北京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可见能否获取足够多知识不仅与资源丰富与否有关,而且还主要受个人因素的影响。所以对于计划来京学习生活的人来说,应该客观对待北京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资源是相对的,加上如今发达的互联网已经将我们生活中大部分事物联系起来,人们很方便就能了解外面的世界。
3.3 来京前做好规划
对于计划来京学生来说,做好对未来学生生活的规划是一个重要且必不可少的工作,规划需立足于现在,体现对未来的定位和展望,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一般来说,可先制定长期规划,制定根据内容不同,可分为学习规划、生活规划等。
3.4 熟悉相关政策
我国就业政策处于进一步完善过程中[2],北京市每年针对招生和就业政策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一般来说政府对相关政策的调整会对留京产生较大影响,在本调查中超过54%被调查者表示对北京对招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不了解或不是很了解,由此可见很多人是在对相关政策不了解的情况下做出选择的,而作为有来京意向的人来说,了解相关政策至关重要,例如从2013年开始对应届毕业生落户年龄提出限制:本科生24岁,硕士生27岁,博士生35岁,很显然这将对不符合年龄要求的学生就业产生重大影响。
4 总结
通过本次调研,作者对北京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如环境一般、资源丰富、交通拥挤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准备来北京的学生来说,来北京之前要详细了解北京的气候、环境、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信息,制定人生规划,慎重考虑是否来京。在来京之后充分利用北京的丰富资源,如多去博物馆、展览、看演出、游玩等,享受在“帝都”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同时,本调查小组在进行调研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本研究结果还有待于大规模、科学的调查试验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陈静. 想象中的北京——都市人类学影片中的“北漂”群体[J]. 电影文学,2008,06:33-35.
[2]赵霞.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 社会科学论坛,2005,02: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