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问题探讨
作者:郝文静 字数:3774 点击:
摘 要: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国有企业为相关研究样本,从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角度入手,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的发育和社会关系变化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政府也及时地向公共服务型转型,国有企业及其它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也都在由“吸收政府财政拨款”的传统形式逐渐朝着“自负盈亏”方向转变。这一系列的事实,以及我国十八大会议当中提到的缩减各项财政支出都表示着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国内市场自由化,并通过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改制不断提升市场自由化的程度。面对市场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融资、筹资渠道,提升市场影响力,扩大产品和服务的覆盖范围,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国有企业面临了来自外部更多的风险。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企业模式其实都是在我国建国之初形成的中国特有企业模式,其主要出资人是国资委或人民政府。市场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使国有企业面临了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使其历史所固有的问题不断凸显,例如:技术更新不足、组织结构不规范等,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由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另外,还有很大的因素来源于国有企业并不具有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意识。长久的安定经营,使企业内部环境的氛围、组织的结构设置等缺乏应对风险的有效机制和途径。因此,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所带来日益增加的风险,就需要国有企业提升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效率,增强其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此,作者在本文当中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现状入手,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1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风险管理意识缺乏、体系构建不完善
国有企业由于存在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人员聘任问题、资金结构问题)等,使得国有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构建、风险管理意识的形成缺乏物质资源的基础,也缺乏有关经验知识的指导。国内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基本都将风险管理认为是对风险的规避,在企业内部设置法律事物处理部门、战略部门等对公司日常合同的签订、经营目标和结果进行审查,就简单的认为消除了公司所承担的错误和问题,简单的认为企业内部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但是,这种风险控制的方法仅仅是风险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手段之一。对于风险而言,其不仅仅需要消除风险,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资源、风险承受力等因素,从而使用某些手段利用风险来获取风险的回报。
另外,我国企业风险意识较低还体现于国资委并没有对不同行业当中企业进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由于我国国有企业所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国资委能力捉襟见肘,其大多数采取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是对企业预算、决算进行严格的审计,以保障国资委所提供的资产能够保持稳定的增值。但是,这些资产的增值可能说对国资委一方更加具有优势,而对于实际使用人国有企业而言,这种资产的管理方式给其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从而,在我国国有企业当中经常会出现当期盈利不足,为了强行实现预算,不在账面放映企业出现亏损,而对某些用于进行风险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培养等诸多国有企业成本开销常项成本进行有意的削减。虽然这种盲目的成本控制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却是十分不利的。
1.2 内部控制全员化程度低,缺乏实施途径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较低,其一方面反映在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就国有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而言,其属于内部控制制定时的重要工作之一。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依旧采取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在企业当中设计了非常严格的组织规范和规章制度,从而致使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和工作的低效率。职能制的组织结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整个企业组织的执行能力较高,培养起来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并且能够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流的传递。但是,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已然不能够再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在这种激烈是市场环境当中,企业管理效率提升、创新理念的培育等都是一个企业在同行业当中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继续采用职能型组织结构的国有企业,其缺乏对创新元素的培育,从而也就造就了我国国有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不足、应对风险的能力不足等重要的问题。
另一方面其放映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实施不足。每个公司都拥有企业规章制度,其中规定了每个企业岗位的设置、分工、薪酬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对于这些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国有企业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另外,在我国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当中都有专门从事经营开发和风险控制的部门,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将要开拓的业务实行风险管理。但是,这些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却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特点,其中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风险管理知识素质。或者是,在一些国有企业,其风险管理部门仅仅从法律、财务等角度进行定性分析,缺乏专业人员的定量分析也是导致我国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水平较低的另一重要原因。
2 处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为了更好的处理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国有企业应当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完善国有企业风险评估体系。为此,国有企业及国资委应当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1)提升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国有企业应当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将其纳入到企业日常所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当中。(2)了解风险管理的真正含义。准确理解风险管理的含义,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其实质进行深入的理解。(3)完善风险评估体系。风险管理工作应当应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开展相关工作,通过使用多种手段的风险管理工具,将能够有效的完善企业风险管理评估体系,能够使对风险的预测、处理更加具有真实性和全面性;(4)使用多种手段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促使国有企业形成风险管理系统,在把握系统观和全局观的基础上,使国有企业对风险的管理更加纯熟,能够利用风险创造更多的财富;(5)除了需要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做出相关努力之外,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管理人而言,其具有企业法人管理、企业注册资金决定权等诸多控制权力。具有相应的权力,就应当依照职责权力对等原则,行使其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主体角色的相应责任,对不同行业国有企业进行管理;(6)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部门,其应当逐渐从监管、约束等职能行使,逐渐转移其管理的职权和方式,开展以服务为导向的职能形式,从而能够保持对现有国有企业所处环境进行较为平稳的调节,以提高对整个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效果。
2.2 增加内控全员化,提升员工参与度
企业内部控制实则是一个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因此,作者结合上文当中所提到的国有企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对策和建议:(1)提高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的整体水平,将能够为一个企业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资源基础、人力基础,从而提升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水平。因此,为了增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水平和质量,就应当增加内部控制全员化,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每个员工共同的组织目标,有效的促进公司整体目标的实现。并且通过提升内部全员化的程度将能够有力的促使企业内部员工产生更高的公司认同感;(2)增强内部控制的全员化程度,将能够减少企业对员工日常管理成本的支出,从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升企业当期总体的利润水平。在坚持全员化内部控制原则时,企业要为每个员工明确企业共同的发展目标,从而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在了解企业共同目标基础上制定个人目标,以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3)另外,我国国有企业还应当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人才是二十一世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就应当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进行提升。从而,使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现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以及企业员工整体道德素养,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和执行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3 结论
根据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存在风险意识淡化、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内部控制全员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为了有利改善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1)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2)完善风险评估体系;(3)增加内控全员化,提升员工参与程度。
作者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使国有企业发展拥有更加良好的环境和资源。并且,希望通过上述问题的研究,能够极大的提升我国国有企业在不同行业当中的带头作用,利用国有企业在控股、资源等诸多方面的优势来提升我国不同行业的内部控制及其风险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霄仑. 风险控制理论的再思考:基于对COSO内部控制理念的分析[J]. 会计研究,2010(03) .
[2] 姜明群. 中美风险管理框架对比分析及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建议(上)[J]. 国际商务财会,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