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群众观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系
作者:高洁 字数:6107 点击:
摘 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新时期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新成果,这一成果的落实有利于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国家政局的稳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在实现这一成果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人民群众是党科学化建设的领路人、见证者和监督者,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起指引、评价和监督等作用。
关键词:群众观;党;建设;科学
群众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制定政策路线方针的立足点,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根本宗旨。相反,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也不能脱离群众观的支撑,应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竭力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在党建中的重要性是由其历史地位决定的。人民群众的地位体现在:创造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价值的主体、利益的主体、权力的主体和执政的主体。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上作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部署,这一部署的落实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
1 党的建设科学化离不开人民群众
“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这是我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经验之一。新时期,在世界、国家、政党的情况发生巨大变化的关键期,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长处,弥补不足。我党就应充分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效率,预防脱离人民的危险。因此,党的建设科学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要想深入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应首先正确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
1.1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
“党的建设科学化”从第一次正式提出到最终确立为党的建设总目标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首先是在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名称。其次是在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对党的建设科学化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在2012年党的十八届代表大会上,党代表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定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总目标。那“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总目标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呢?
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首先应从理解“科学”一词着手。科学指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也指探索客观规律的实践活动。“化”的本义为变,指改变事物的状态或性质。科学化是指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越来越接近规律,同时也要求自身的行为越来越符合规律的要求。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指“在深刻认识和遵循党的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的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的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2]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客观性、开放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1.2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离不开人民群众
十八大报告提出:新时期“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3]这是党建的总目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 是党建的具体目标,其目的是确保党在全国的领导核心。党建科学化的最终目标是确保党的执政地位,与建设三型政党的目的如出一辙。在党建的目标体系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建设与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只有在部分完善的情况下,才能提高整体的水平。因此,只有把我党塑造成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才能全面提高我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
1、塑造学习型政党离不开人民群众
如今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巨变,从国际上看,世界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局势变化不测。从国内看,我国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处在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改革的攻坚期、深水期。从党自身来看,时代和实践的快速发展不断对执政党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在这重重困难面前,党要巩固自身的执政地位,要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把自身塑造为学习型政党。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人民群众为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代表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16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4] 历史活动主要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不断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不断扩大。 因此,我们的学习对象就是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我党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要代表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向人民群众学习。只有把自己塑造成学习型政党,才能把握并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科学执政,才能巩固执政地位。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对知识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5] 刘少奇也多次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理论,学习过往历史,学习外国人民斗争的成功经验,可以增加我们的知识,“向敌人学习,也可以增加知识。而最重要的,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6] 可见,向人民群众学习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作用。
2、塑造服务型政党离不开人民群众
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建设服务型政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扭转了长期以来党只注重对社会进行高度管理的模式,增强了自身为国家、社会、人民的服务职能。服务职能的实施对象是人民群众,服务职能的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职能的标准是使人民群众满意,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
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中,人民群众为权力的主体,执政的主体。我党在接受其赋予的权力,成为执政党后,也应代表他们的意愿,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毛泽东同志曾问到:“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广大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7] 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领导不是自己加封的,“要看群众承不承认,批不批准,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8] 我党在接受了人民赋予的权力,成为执政党后不忘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谋福祉。1939年,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概念。1944年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中,毛泽东对这一概念作了理论上的阐述,讲到: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八路军、新四军,“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9] 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国际青年代表团时也指出:用概括的语言来表述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10] 可见,我党把人民群众放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帮助,塑造服务型政党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
3、塑造创新型政党离不开人民群众
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总任务中,学习型政党的建设是前提,服务型政党的建设是目的,创新型政党的建设是动力。建设创新型政党有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政党不具备创新能力,就会失去动力,停滞不前,被时代抛弃。
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中,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智慧之源。创新型政党的塑造离不开智慧的聚集,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我党应密切联系群众,发掘群众的潜能,吸取群众的智慧,与群众携手共创科学先进政党。正如邓小平同志谈改革时说:我自己做了一点儿小事,但不能认为都是我发明的,“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它们概括起来,提出了方针政策”,[11] 后来江泽民同志也指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和进步的根本动力。”[12] 可见,人民群众对塑造创新型政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党的建设中应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党的长期科学化发展输送不竭动力。
2 人民群众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中占核心地位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表明,我党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使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符合这三大规律的要求。回顾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是我党的立党之根基,发展之动力,规律之体现。可见,人民群众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如今在实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目标里,也应重视人民群众的核心地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在党的建设科学化中的核心地位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人民群众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领路人
人民群众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领路人,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起指引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了解历史未来走向,代表人类发展方向。为顺利推动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可以向执政党提出全新的要求,指明发展的方向,提供建设的意见。所以,我党的建设要以群众为中心,始终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要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和创造精神,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13] 对待小岗村农民首创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刚开始提出时,党没有立即将其否定,而是给它一定的发展空间,鼓励它的发展,结果得到认可后,党将联产承包责任制合法化,最后将它推向全国,造福人民。
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选择人民群众所指引的方向,党的建设就会遇到阻碍,就体现不出党的先进性。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例子。文革是以领导人的意志为核心而实施的党建方针政策,忽略了人民群众的核心地位,无视了人民群众的指引作用,最后导致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耽误了党的建设,延误了国家的发展。
2.2 人民群众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见证者
人民群众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见证者,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起评价作用。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陪伴下经历了九十多个春秋,在这些年的见证下,无论党章如何修改,党的目标如何变化,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未变。这一宗旨也是评价党的建设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的标准。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担负的使命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只要不脱离群众,只要一心为了群众,党的事业就一定会蓬勃发展,无往不胜。”[14]所以,党的建设科学化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与支持。
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忽视了人民群众的评价作用,党的建设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历史上的大跃进运动就是一个例证,此运动的目标脱离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又因没有及时采取人民群众的意见,最后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2.3 人民群众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监督者
人民群众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监督者,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起检验作用。群众认同是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所在,党建科学化的目标就是通过满足群众要求,,获得广泛社会认同,使人民群众对党的满意度提升。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文章中指出:二十四年的经验教训告诫我们,“凡是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的,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的,都是脱离群众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了群众。”[15] 因此,党的科学化建设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取得人民群众的认可,通过人民群众的检验。
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过程中,如果轻视人民群众作为监督者的身份,蔑视人民群众的检验作用,党的建设就会困难重重,举步维艰。1977年华国锋为稳定国家形势而提出的“两个凡是”的方针,因没有通过人民群众的检验,所以在提出后不久就夭折了。而之后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却被人民群众所接受,顺利通过了检验并延续至今。
3 结语
综上所述,人民群众在党的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石。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塑造三型政党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作为领路人发挥指引作用,作为见证者发挥评价作用,作为监督者发挥检验作用,为早日建成科学政党作出了重大贡献。此文章,分析群众观与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关系也尤为重要,它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奠定理论基础,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指明发展方向,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推进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新华网: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107/01/t20110701_22516565.shtml,2011-07-01.
[2] 邹谨,姜淑兰. 关于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考[D]. 北京: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83).
[3]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17/c_123965681.htm,2012-12-1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30.
[5] 毛泽东选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12.
[6] 刘少奇选集,上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50.
[7]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7.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08.
[9]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10] 邓小平文选,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19.
[1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2.
[12] 江泽民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00.
[1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0.
[14] 江泽民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50.
[15] 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