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院前急救信息化细节建设的思考
作者:王衍勋 字数:2789 点击:
摘 要:院前急救信息化建设在向着功能更强大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细节建设。通过细化“120”调度指挥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为院前急救管理、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
关键词:信息化;调度;地理信息系统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院前急救工作的支持,院前急救信息化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院前急救信息化的核心—“120”调度指挥系统的功能逐步向更广、更强的方向发展。传统的院前急救调度指挥系统包括“120”急救电话受理系统、调度派车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GPS定位系统、数据统计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以及提供电力保障的UPS系统等。各急救中心都在运用信息化手段,改进信息平台建设,患者生命体征传输系统[1]也开始在国内部分急救中心使用, “120”调度指挥系统的功能不断由“院前”向“院内”延伸。笔者认为,下一步院前急救信息化应当注重细节建设,以便更好地为院前急救工作服务。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浅谈院前急救工作中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细节,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调度系统自动提取同音、近音地名
以青岛市为例,有些道路名称和某些乡镇的道路名称完全一样,还有很多城市道路名称发音比较接近,比如“临邑路” 和“临沂路”,“宁国路”、“宁德路”和“宁波路”等等,,这些道路名称本身发音区别甚微,加上呼救者比较着急、使用方言比较普遍等原因,给调度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稍有不慎就可能登记出错,如果调度人员不仔细询问,很可能会造成救护车到达错误的地址、延误抢救患者的时间。
为尽可能避免出现这种问题,除了调度人员要经常总结这些容易混淆的地名以外,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从电子地图中提取所有道路名称,形成数据库,在调度人员输入地名时,调度系统能自动检索、比对[2],对发音相同或接近的地名给调度人员以提示,提醒调度人员从呼救者那里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以确定患者的准确位置,避免误派情形的发生。
2 调度系统自动提取地址周边“明显标志物”
实际工作中,调度人员在登记患者地址时,为便于救护车第一时间到达患者身边,往往会主动要求呼救者提供周边的建筑物、交叉路口等明显标志物,而很多呼救者往往由于紧张、对周边环境不熟悉等因素,一时难以提供,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急救电话的受理时间。如果调度系统能根据调度人员已登记的地址信息,如“xx路xx号”,自动提示该地址周边的明显地理信息,如学校、商场、车站、银行、酒店等等,调度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再引导呼救者确认明显标志物的话,就能大大缩短呼救受理时间,从而提高调度效率。
3 调度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避免同一地点重复派车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长,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由于交通事故多发生在公共场合,围观者较多,同时拨打“120”的人数也会很多,由于每个人对地理信息的认知度不同,给调度人员提供的地址可能会差别较大,单纯靠调度人员人工分析某个地点是否已派过救护车是远远不够的。另外,在实际工作中,同一居民小区的同一座楼、同一单元的不同住户同时呼救“120”的情形也时有发生。针对上述情况,调度系统应当自动分析近一段时间内的呼救地址,在合理距离内是否可能会有重复派车的情况,提醒调度人员,从而供调度人员仔细甄别,避免重复派车或漏派车。
4 未接通来电提醒回拨功能
近年来,青岛“120”电话的呼救量在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而值班调度人员的数量却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在所有调度员人员全忙时,可能还会有急救电话呼入,这就造成了“120电话呼通率”[3]下降。而这些未接电话的背后,就可能会有患者在等待急救。这种情况下,调度系统应当在调度坐席空闲时,第一时间提示调度人员有未接通的电话,并设置一键回拨按钮,供调度人员方便、快捷地回拨给呼救者。
5 分析急救半径、救护车油耗等
急救半径是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急救半径的计算往往是采用分析加估计的做法得出,与实际数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目前调度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基本都具备了救护车GPS定位、救护车行驶轨迹回放等功能,但这些数据的价值远没有被挖掘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对上述数据进一步分析,计算出救护车每次出车的实际距离,进而分析出平均急救半径。
救护车上的车载信息终端一般都具备了基础数据录入功能,在这些数据基础上,可以增加救护车每次的加油时间、加油量等数据,这些数据与救护车行驶轨迹等数据综合,可分析出每辆救护车的油耗数据,为急救管理工作提供了大量可参考的原始数据。
6 绘制急救工作量“热力图”,合理规划急救站点
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可用于救护车GPS定位、救护车行驶轨迹回放等功能,还应当充分与调度信息系统配合,对急救记录在地图上进行标注,根据区域出诊量的多少,对不同的区块标注不同的颜色。例如统计某段时间内的出诊量,并将所有出诊记录显示在电子地图上,然后依据出诊量大小,对出诊量最集中的区块标注为红色,出诊量次之的区块标注为紫色,再次之的分别标注为蓝色、绿色……等等,绘制成整个城市的急救出诊量“热力图”[5],这样,全市急救工作量的分布和压力状况就一目了然了。再结合实际急救站点的分布情况,就可以科学、合理地规划急救网络了。
7 特殊调度记录的统计
由于急救呼救量逐年增加,而急救资源的增长相对滞后,导致欲派无车、延迟派车[6]、跨区域派车等调度记录明显增加。这些特殊的调度记录数据将为将来急救站点的规划提供第一手的数据。调度系统的建设应当注重对这些记录的收集、分析,最终形成报表,供管理人员决策、参考。
8 小结
归根结底,院前急救信息化应当为院前急救一线服务,为院前急救管理者服务。信息化系统在向着大而强的方向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细节建设,应当更接地气、更智能化、更人性化。细节建设在工作中发挥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金浩宇, 陈海军, 谭新. 基于GPRS的移动监护系统设计[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1(03).
[2] 张涛. 怎样实现同音字的模糊查询[J]. 电脑校园, 2001(2).
[3] 付大庆. 关于院前急救质量管理中待商榷的几项指标[J]. 中国医院管理, 1998(01).
[4] 李光明. 距离和时间指标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3(02).
[5] 喻贵银. 地理信息发力大数据市场[N]. 中国测绘报, 2014-04-29(004).
[6] 付大庆. 我国急救中心信息标准化的开发应用[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0, 7(1).
[7] 蔡翠. 我国智慧交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