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关于网络就医现存问题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振 崔雪梅 乔天 字数:2828  点击:

摘 要:本文通过对网络就医现存问题的问卷调查,发现了网络就医存在着可信度低,缺少制度保障,网络诊断不及时等问题。根据对各类问题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发展完善网络就医的几点建议,包括健全网络就医制度,实行网上就医实名制;推广可视网络就医;加强监督,完善网络就医环境;明确就医程序,提高网络就医效率等。

关键词:网络就医;问卷调查;问题研究;发展建议

基金项目:本项目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完成,获得学校2014年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立项资助,项目编号2014109

当今时代网络高度发展,信息传播迅捷,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网络解决问题。随着医疗知识的普及,不少人会通过网络查询的方式了解疾病,这就诞生了一种新颖的就诊方式——网络就医。中国人口众多,网络公民的数量也不可小觑,随时代发展我国的大部分网民也尝试着通过网络进行就医。在国内,,网络就医从出现到现在已有十余年,“足不出户点鼠标,轻轻松松把病看”。 这种简单的就诊方式虽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因在网络就医人群中年轻人占了主体,所以本项目小组根据网络就医的现存问题及发展现状在大学生中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大学城10所入驻高校的在校本科生,按照学校人数比例,随机抽取4000人作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1:1.01,平均年龄21.1岁。

1.2 调查方法

在大学生中随机发放4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600份。整理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提出相应建议。

1.3 调查内容

调查被访者在网络就医时遇到的问题和不便以及对网络就医的顾虑,在理性思考下,对网络就医提出的合理建议。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调查结果

据调查,被访者提出了很多网络就医中出现的问题,其中有3大问题最为普遍:有69.2%的被访者认为网络就医制度无保障,有65%的被访者认为医生的判断不够充分,有59.2%的被访者认为网络就医可信度低(见表格1)。除了以上问题,被访者还提出了患者自己不能清晰的叙述自己的病情,就医不透明和及时性等问题。可见网络就医的方式虽然被大多人使用,但是信用值并不高。

表格 1

2.2 分析讨论

根据对调查结果分析,我们发现现在的网络就医方式新颖,方便快捷,但是信用值低。其中对网络行医者的不了解导致对其缺乏信任,而网络的不透明和不确定性网络行医者变得“神秘”,由此出现的欺诈行为层出不穷。网络公民虽然虽然有一定的防范意识,但是眼花缭乱的信息会迷惑思维或者让人举棋不定信假为真,造成对自身的伤害。当今医患关系紧张,这一新就医型式又加剧了人们对医生不信任。

由调查结果统计数据反映,网络制度不健全让绝大多数的网民患者对网上就医后所给出的答案有所怀疑。网络信息多,真假难辨,我国进入信息时代晚,网络制度和法律不完全,这让有些骗子有机可乘,他们打着高资历,多经验的旗号行骗。这些虚假信息让民众对医生的信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网络制度管理方面的缺陷对于网络就医是不可忽视的大问题。除了制度方面,大部分被访者还指出医生的判断不充分也是个大问题。常人虽有一定医疗知识但是并不充分,在网络上进行询问时或许会遗漏重要信息,或者对患处描述不准确,造成医生对疾病判断的失误。一些检查无法通过网络来进行,这也降低了判断的准确度,如中医中的脉诊就无法通过网络进行。通过视频会诊虽然会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但是受到一些硬件设施的影响,如像素,光线等,网络医生也不能充分了解病情。可信度低似乎是网络公民对网络就医不可缺少的印象。防人之心不可无,何况是关乎性命的大事。30%的被调查者对排名前3的问题都有所顾虑,可见小部分网名对网络就医的认可度不高,对其的发展并不看好,他们认为网络就医的隐患颇多,把关乎生命的大事放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解决是十分冒险的事。

调查结果还显示,网络就医中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沟通障碍,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患者对网络就医存在不满,而部分医生也是如此。患者在网络上了解信息和去医院检查时所得的结果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线上与线下就医结果的矛盾。医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经验得出的结论并开始被患者质疑,这对就医形成了障碍。就中医中讲酸枣仁可以治失眠一事来说,去医院之前患者也许在网络上了解到此味药材治疗失眠有奇效,但是在医院就诊时医生并未开出此药,这时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就已经产生了。酸枣仁虽然可治失眠但是却是针对某些情况因,并非是所有都适用,网络就医也许说的只是一般通用方法,没有完全针对个体。因为网络上的信息和部分不完全的医疗知识对线下医生产生不信任,对于医生和患者的影响都是不好的。因此有些患者和医生对网络就医持不支持态度。

3 总结

3.1 发展建议

健全法律制度,实行网上医生实名制,是被访者最大的心声。制定相关法律,让患者有法可依,有法可寻,提高网络公信力,让医生和患者都处于一个公正透明的环境,让彼此有信任感,缓解尖锐的医患矛盾。加强监督,明确就医程序,法律和程序的完善是可以解决部分网络就医问题的关键。在线多交流,多沟通,可以加强医患之间的信任感,使医生对网上患者了解更深刻,诊断更充分。加大宣传,让更多的人客观的了解网络就医,促进医疗形式多样化。提高网络就医效率,保证医生能及时回复处理病人信息,开通可视化就医,使医生和患者更加贴近,疾病得到更准确诊断。医生在网上还需摆脱高冷形象,贴近患者,进行热脸贴热脸的医患模式,使患者心里更踏实,网络就医更易进行下去。

3.2 发展前景

时代在发展,全民信息化社会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形式下发展而来的网络就医方式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存的问题也会根据时代的发展而有所解决。医疗问题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医患关系与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分析网络就医现状,了解患者需要,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成为网络就医发展的关键。多一个途径就多一分胜算,正如张胜明说过,“网络问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网络医院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能够为20%的患者解决问题,为大多数患者就医指出一条明路就不错了。网络医院这条路,即使失败也值得尝试。” ?网络就医应该继续发展,他的应用前景是乐观的。

参考文献

[1]张建平,网络医院需戴“紧箍咒”[N],河北经济日报,2008-7 -17 (B01)

[2]刘琳,网络环境下医患沟通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08

[3]谭嘉,罗刚,网络医院在探索中前行[N],健康报,2014 -11-27 (2)

作者简介

李振(1994—),男,汉族,山东中医药大学,理工学院,眼视光学本科在读。

崔雪梅(1994—),女,汉族,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学本科在读。

乔天慈(1994—),女,汉族,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学本科在读。


关于高校图书馆电子书采购问题的研究
关于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的思考
关于数据挖掘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探析
关于公务电子文件归档的思考
简论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策略
关于智能手机取证应用的探讨
关于死刑存置与废除的争鸣
简析网络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关于高校自主管理以及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关于我国引入外资的不足与改革思路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语用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探析
关于绥化市高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于几个实验室建设管理问题的思考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