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理论的主要特征

作者:张思斯 字数:2993  点击:

摘 要:党在新时期文化建设理论特征表现为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和人民群众主体性。新时期文化建设理论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文化建设;理论;主要特征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和凝聚人心的动力源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进行完善创新,呈现出崭新的风貌,是实现文化强国伟大中国梦重要理论支撑。

1 新时期的文化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产生这些体系的这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也就是说,先进文化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每一个时期的任何一项理论成就都要映射时代的主题,跟随一个时代的脉搏而永葆生机和活力。从毛泽东时期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到邓小平时期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再到江泽民时期先进文化思想、以及新时期胡锦涛书记的和谐文化理念的提出,到习近平时期提出24字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无不体现着党理论创新的时代精神。我们党正是在进行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中,在时代影响和感召下来揭示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

同时,我们也应看出,时代与理论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不仅时代要求理论应不断的改革、创新,而且理论的形成也在影响时代、塑造时代、推动时代。我们更应该看到,时代对于文化理论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正面效应,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为此,新时期党的领导集体根据时代主题的变化,站在时代的高度,合理的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使这一种先进文化不仅能很好的反映时代,还能很好的锲入时代,充分发挥先进的思想意识对社会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2 新时期的文化理论是“民族的”和“世界的”统一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同时,也迫切需要构建一个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文化及意识形态。然而在短时期内形成一种支撑现代化进程的相对统一的主导文化精神是十分困难的。由于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形态上呈现出具有悠久历史沉淀的传统文化与反映现代工业文明成果的现代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等多种成分并存;社会转型期更是新旧文化的交替阶段,使原本历时态存在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工业文明及其文化精神在中国当时共时态存在,既有反映市场经济要求的自由、平等、公平、竞争、开放、效率等现代形态的价值观念。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立足新的实际不断开拓创新。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土壤。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赖以生存的宝贵的精神资源。然而继承传统文化不是目的,只有大胆创新,努力把传统文化推向现代化,才能弘扬民族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因此,今天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批判的利用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的方针是古为今用,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就是要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

同时先进文化也注意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资源,当今世界是全球化一体的世界。世界各国经济活动活跃,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交往也很频繁。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新时期各阶段文化理论建构中也注意吸取了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科教兴国”理论的提出,正是借鉴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而形成的;“文化软实力”概念最先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提出来的,一经提出,引起了世界强烈的反响。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将“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向着这个目标奋斗的具体途径。在党的十八大中又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把文化从建设层面向战略层面过渡。可见,中国新时期的文化理论是在不断的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而不断形成和发展来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3 新时期的文化理念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新时期的文化建设理念特别突出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执政理念,贯彻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条主线。深厚的人民性是新时期文化建设理论的显著特征之一,集中体现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社会效益作为文化工作的最高准则、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等重要问题上。

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胡锦涛时期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文化始终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文化建设把社会效益作为衡量文化工作成果与否的最高标准。我国现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从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市场经济的发展可使“人对人的依赖关系”变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即人从依附性的人变为独立性的人。这是历史的进步,是人的解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成长。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是新旧两种体制并存交错、转换过渡时期,出现“重钱不重人”,“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的思想,以及“物的世界增值人的世界贬值”的尴尬现象。经济的快速增长不能以环境的破坏,文明的异化做为代价,这是党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度警觉的问题。因此,文化工作的产出和经济工作的产出衡量标准是不一样的。文明文化建设的GDP更看重的是社会效益。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图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通过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以上种种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广大的文化工作者将社会效益作为衡量文化工作成果与否的最高标准。

文化建设尊重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日起,社会发展强大的生命力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就只存在于实践当中,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需要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去开拓和实现。党在各阶段提出的各项政策和任务,没有一项不是依靠的艰苦劳动来完成的。任何一项文化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中吸取精神食粮,加以改造而完成。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反映了最广泛人民群众的理想和精神诉求,捍卫了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因此,也可以说新时期的文化理论就是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文化。


新时期高校篮球基本功培养与训练
关于做好企业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助推企业发展
毛泽东文化观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启示
新时期城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企业档案
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建设的作用分析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初探
浅析新时期下企业档案人员的能力培养
晋煤集团新时期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新常态
浅谈新时期医院档案安全管理
新时期如何做好技校生思想工作
基于构建和谐文化下的党校档案文化建设研究
浅谈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新时期师德养成的影响
文化建设在基层创效工作中的应用之我见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