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彰显职业特色
作者:罗纲 字数:3020 点击:
摘 要:高职院校要想生存发展,做大做强,必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而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的铸魂工程。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凸显“职业性”。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职业性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2014年度课题《突出交通行业特色高职院校校园建设内涵与途径研究》(编号2014B412)的阶段性成果
2014年6月6日国务院《关于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4年6月李克强总理在接见参加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代表时指出:“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必须由粗放高职、合格高职向优质高职、精品高职转化。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而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还表现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上。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是高职院校的精髓和灵魂。那么,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呢?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共性要求,逐渐积淀校园文化底蕴,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渗透高等教育的人文精神,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按照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尽可能彰显职业性、实用性的特点,营造“职业”的氛围,突出“职业”的本质,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特征、职业技能和职业人文素质等职业文化,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
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职业性”的必要性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目标指向与实现方式,高职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育人环境,承担着实现教育目的的任务。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应更多地给学生提供“职业性”的文化,让他们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陶。
1、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职业特色,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
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走向“职场”的必备条件。职业素质是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体验内化等活动逐步养成的,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包含有一定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较好的职业素质,为高职生把专业知识向职业能力迁移搭建良好的平台。
2、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职业特色,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职业岗位层出不穷,人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多次岗位变换或职业迁移,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职业发展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因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之宗旨而衍生出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特性,融人了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道德、职业定向、职业素质等文化内涵,不但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而且对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培养和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校园文化建设突出职业特色,是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需要。
为缩短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特色,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文化建设引入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文化建设中来,开展与企业多领域的交流互动,使学生及早进入独具特色的“准职业环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较早地感受企业文化、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又有利于学生在接触企业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各方面的才干,毕业后可以更快、更好地在职场中适应与发展。
2 重点培育以职业文化为特质的高职校园文化,凸显“职业性”特征
将职业文化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人格,这既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所在。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凸显“职业性”为主要方向,精心构建具有“职业性”的校园环境,营造出良好地职业氛围。
1、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培养职业精神,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文化个性。
高职院校注重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特点决定了其校园文化势必要在职业精神、职业素质教育上下工夫、做文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对应职业特点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质。在职业素质教育上,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他们的多元智能;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将要从事的职业,参加企业和社会实践,养成规范的职业行为习惯,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2、高职校园文化要凸显职业特色,开展各类具有职业特点的素质拓展活动。
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做人、求知、成才”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发展性、教育性、职业性、参与性原则,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应融人和注重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较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
第一,根据专业特点,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职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要尽量与学业教育和技能提升相结合,让学生更多的走入社会、走入岗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可针对性地根据相关的学科、专业进行多层次、多种类的科技文化活动、职业技能活动、专业活动等,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的知识需求,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通过建立实训基地,或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职业实践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组织学生下企业、进社区、进基层等“职业认知”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得职业意识和社会经验,获得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同时深化对职业岗位的感情,明确职业理想,树立职业观念,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完成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第二,以优美的职业环境建设为基础,打造突出“职”特点的校园物质文化。
高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须依据高职教育特点、区域和学校特点,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大到一座建筑物,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都呈现出一种职业性的和谐美,体现独特的校园风貌。通过这些物质文化环境的营造,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职业氛围和环境,受到职业文化氛围的熏陶。
第三,在校园职业文化建设中,要融入企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能力,成为企业一线所需高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所在。高职院校要借鉴和吸纳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的企业精神文化,并渗透到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当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构建起具有企业行为导向的、富有鲜明职业文化特征的高职校园职业文化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总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围绕着“职业”这一本质特征,运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向学生展示和灌输优秀的职业人文化,使校园中处处存在职业文化,使高职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地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平稳转变和快速过渡。
参考文献
[1]罗文雅.论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性”特征[J].学理论,2010(26)
[2]惠越.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能力形成[J].陕西教育(高教)2010(1)41
[3]刘海红.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彰显职业特色[J].教育与职业,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