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博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探索
作者:袁敏 王磊 字数:2925 点击:
摘 要:作为网络媒体,微博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微博所具有的高科技、 新鲜原创、 交互性强等特点与大学生群体本身所具有的高素质、 年轻活跃、 参与性强等特点相契合,使微博在大学生的普及和受欢迎程度远超社会其他人群,这同时也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充分认识微博带来的社会政治文化影响,真正找到学生管理教育微博式传播的良好方式和路径。
关键词:微博;高校学生管理;探索
微博,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即一句话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2009年8月中国门户网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随着微博在网民中的日益火热,在微博中诞生的各种网络热词也迅速走红网络,微博效应正在逐渐形成。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
1 微博的定义及推广
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高校教育平台也随之建立,如腾讯微博校园上的高校新闻哥微博体系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信息化发展的步伐。2012年3月31日,,由腾讯微博、腾讯教育发起的“微言论教——浙江高校新媒体发展论坛”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政府与高校联合,共话高校微博发展,交流先进经验,让微博更好的服务高校,服务学生。随之腾讯教育针对校园新媒体发展进行了一次创新性试水,创建高校新闻哥微博体系;促使了一批像中国传媒大学南广新闻哥、复旦大学新闻哥等优秀新闻哥的诞生。对进一步推进高校新媒体的普及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微博不仅为高校占领舆论高地掌握话语权提供了平台。也为高校面向全国展示风采和形象提供最有利的平台。
2 团中央重视
2011年11月,团中央学校部发布《关于建立全国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的通知》,探索运用新媒体加强和创新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推动高校团组织实现网络化转型,建立全国高校团组织微博体系;2012年2月,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全团广泛运用微博开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团的领导机关、高校团组织要在2012年上半年全部开通官方微博。我院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开展微博校园行活动,通过微博对班级进行管理。
微博以其短、真、快、新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的喜欢,学生热衷于使用微博发表心声,或发布最新动态、或转评社会时事、或倾诉内心困惑等。高校院系部门、教师、团支部等微博可以充分接地气,院系微博和团支部微博可通过重点收听本院学生或本专业学生微博,以了解学生动态、发掘学生兴趣等。高校微博也可通过主动与学生互动,有意识地跟进相关话题,促使学校、老师、学生通过微博联系在一起,做到弹指间,心无间。
3 微博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微博运用作为一项重要和紧迫的整体工程,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明确认识新媒体在政治传播和观念建构中的作用,对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凭借高校的科研实力,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实现新媒体环境下管理工作的新跨越。
3.1 利用微博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微博成为当下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人际沟通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拥有属于宣传教育部门的微博网络和信息平台至关重要,这将使新媒体之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拓展具备相应的物质基础、 物理界面和技术支持。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主流思想、 舆论引导将与微博之间实现对接、渗入和逐步融合,潜移默化地产生积极的思想政治工作效果。
3.2 利用微博拓展学生人际交流新平台
在教育信息的传送上,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 无论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反馈,还是生生之间的探讨和辩驳,通过以往的技术形式,我们的交流和认知方式往往不能够自主,具体表现为需要的信息不能马上呈现,呈现的信息并不是马上需要的。如何把握一个恰当的力度一直是让不少教育者为难的问题。而微博恰恰给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在师生之间找到最合适的沟通方式,既可以体现人文关怀又不至于出现双方逆反的信息表达方式。
3.3 利用微博拓展知识学习新平台
后现代课程观认为,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的过程,即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文本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这种互动中,学生是处于积极状态的。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适用于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微博有形式新颖、操作简便、简单易学、形象直观等特点,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写读微博的过程,是学习交流的过程,也是放松心情、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过程。充分利用微博特点,使广大学生在休闲娱乐中愉悦身心、修养性情,有利于增强网络育人的功能,拓展大学生的思想领域。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形式最大程度地切合了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得整个管理教育过程过渡自然、伸缩有度。
3.4利用微博拓展就业服务新平台
我院机电系的一位学生@李晨 发布关于“大学生涯规划”的广播:“你好!我是一名大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对于上大学感到迷惑?原来以为上了大学,可以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赚很多的钱,报答父母的,可是现实却是,大学毕业就失业,报答父母更无处谈起,迷茫呀!”同学们转播了这条广播,并@学院校企合作办@观致汽车,希望领导能对机电系毕业生多加关注和聘用。学院校企办@学生,“学院每年有一次专场招聘会及大学城专场招聘会,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观致汽车@学生,“凡是满足公司招聘条件的,有意愿来我公司的学生,我们都聘用。”学院不仅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还主动为学生解决问题、创造机会,体现了高校人文关怀的特点。
微博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管理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简单直观的信息发布方式、便捷简短的参与回复方式更容易渗透到学生思想生活中。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对新型网络传媒接受能力强,能够在网络应用中融于技术、思想于一体,构建贯通虚拟与现实的新型人际交流圈,因此,大学生使用微博也是不断地发挥其自我教育和完善作用的过程。
微博作为网络发展的新生事物,对大学生的思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用辩证的视角看待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不断强化微博的传播教育功能,深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教育模式的更新和改进提供依据,共同推进微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宜山.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06)
[2]武汉大学互联网科学研究中心.2012年腾讯高校微博发展报告. 2011.12
[3]刘春雁.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实践研究. 2011.2(上)
[4]张兵.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实践研究. 2011.5(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