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
作者:韩万瑛 字数:4143 点击:
摘 要:本文首先通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变化指出社会组织合作是今后开发的主要方式,然后分析产生这一社会想象的原因,最后提出合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应遵循的原则,以期档案信息资源产生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社会组织;合作开发;遵循原则
档案信息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档案信息资源在我国“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发挥积极作用。开发与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是相伴而生的过程,即一定的组织机构针对服务对象的利用需求或喜好收集、处理、传播、服务、交换、共享和应用有利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的过程。其中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笔者认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尤为重要,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能够使大量无形而又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转化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具体的生产力,为人们所利用最终产生社会财富。因此,本文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层面分析说明社会组织合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性以及应遵循的原则,以期社会群体更好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1 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新模式——社会组织合作开发
(一)社会组织。由于历史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国内外未对“社会组织”这一概念形成明确、规范、统一的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解释主要有两种。首先,有学者认为社会组织是独立于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盈利性、志愿性、非宗教性等本质属性。如西方学者莱维特在 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提出的,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实际上有大量的组织从事着政府和私人企业不愿意做或者做不好的事情,这类社会组织就被称之为“第三部门”[1]。国内学者王名认为,我国的社会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独立于党政体系之外的正式的社会组织,这些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性与志愿公益性,不是宗教团体、政党。[2]而第二种理解是从社会学研究角度认为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社会群体,其存在形式各异,美国社会学家P.M.布劳等人将社会组织分为互利组织,如工会;私有者的赢利组织,如商业组织;服务组织,如医院;公益组织,如政府机构。中国的一些学者根据人们社会结合的形式和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表现,将社会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教育、科研组织,群众组织和宗教组织等几种类型。
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人类不是凭个人的力量满足自身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需要,而是通过社会组织来满足。因此,社会组织不应该狭隘的认定为独立于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部门如社会公益机构,还应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群体。
基于社会组织的概念,本文所讨论的社会组织合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是指档案保管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团体凭借各自在信息资源、技术设备、知识、人才、资金、用户渠道等方面具有的优势,通过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现社会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模式的变迁。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大致经过:编辑检索工具、参考书、参考资料——档案馆(室)出版编研产品、举办档案展览——其他社会组织参与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档案保管部门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唯一主体,档案保管部门依靠手中掌握的大量详实的原始档案信息,国家每年专项拨款向社会公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如各地档案馆开展的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北京市档案馆在其网站上展出由其制作的《五·四——寻觅当年走过的足迹》、《北京胡同——崇文篇》、《不能忘却的记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3],2009年国家档案局与俄罗斯档案署联合制作的中苏关系档案展(1949-1955)[4]。而第三阶段,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主体不再局限于档案馆(室),而是扩大到广播、电视、出版社等大众媒体、社会公益团体等。目前我国正处在合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探索阶段,主要开发方式有:一是档案馆(室)与图书出版、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出版音像读物,如中央档案馆和江苏电视台联合联合制作30集文献纪录片《自从有了共产党》。二是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参与到档案馆(室)的数字化加工整理中。三是广电媒体与档案馆(室)制作符合大众口味、凸显社会热点的节目 ,如北京卫视和专业档案馆(室)、中国档案报联合打造的解密节目《档案》以强烈的现场感、视听感、亲切感、第一手珍贵的档案资料再现真实。这不仅向观众传播了档案信息资源,展示“档案”的魅力进而提升公众的档案利用意识,还发挥了档案的文化、教育、业务作用。
档案开发模式的变迁说明,社会组织合作开发成为今后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档案馆(室)改变过去闭门造车的做法,扩大与在资金、技术、人才、知识、渠道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公益组织合作的范围,不断开发贴切社会需求的档案资源,实现合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效益最优化,即通过传播档案信息为社会所利用,不仅实现了档案的文化、教育、行政等作用还使得其他参与组织实现包括出版发行量、收视率在内的既定收益目标。
2 社会组织合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原因
(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具有社会实践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又被人们利用到以后的社会实践中 ,因此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 ,它必须根据社会全体的利用需求、喜好对档案资源进行相应的选题、编研、制作,使馆藏档案信息具生命力。只有这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才能有牢固的社会根基,才能不断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取得良好的服务效益 ,得到社会各层面的普遍认可[5]。
从实践意义上可以分析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是档案管理工作诸多环节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社会发生联系的重要接口,理应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方式来促使各级、各类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的实现。
(二)档案信息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档案信息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量已开发的档案资源无人问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如下表所示,2006年—2011年利用档案的数量远低于开放的档案数量[6]。
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乐于接受的档案利用方式、档案信息资源未得到开发。当今,人们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社会公众更乐意接受经过深层加工分析的信息,更愿意以视听的方式接收信息,而档案馆(室)目前提供的档案利用服务主要是纸质档案的借阅、展览,对用户缺少吸引力。因此需要其他社会组织参与,发挥其在市场调研、技术服务、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扩大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的需要。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众所周知,档案信息资源在社会生活的方面起到文化、教育、业务作用。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不仅是一项社会事业,丰富社会公众的文化生活,而且是一项文化产业,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能够使资金、技术、知识、人才、档案信息等资源在市场的到优化配置,调动各参与组织的的创新、生产积极性,繁荣文化市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3 合作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遵循原则
档案信息资源的合作开发,是不同资源的合作,通过组织间的合作,资源得到整合,形成竞争优势从而获得单凭自身无法实现的社会、经济效益。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必然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最终的表现为各参与组织的利益。因此各社会组织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时应考虑各方利益 ,遵循以下原则:
(一)优势互补原则。在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档案馆(室)因其是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单位拥有档案信息资源保管开发权、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专业技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固定的用户群等优势,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占主导权。但是,档案馆(室)长期固步自封不做市场调研、不善于推广编演成果,最终导致其开发成品社会效益不强。而广播电视等社会组织虽在资金、渠道、市场分析、技术方面拥有优势却因可利用的档案资源匮乏,无法付诸实行。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应该健全管理机制,正确地分析和评估每一个合作项目,以决定哪些工作可以与合作伙伴联手,哪些可以由合作伙伴自己独立完成,充分利用自己和合作伙伴的优势规避劣势,在有限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效益
(二)品牌建设原则。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还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多出精品,打造特色,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广东省档案局(馆)和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主办的电视栏目《解密档案》将一批批解密的档案用电视的语言公诸于众,,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档案部门既可以进行有重点的针对开发,也可以进行上规模的合作开发;既可以把握时代契机,围绕国家大事推出专题档案,又可以依托地域优势,配合地方文化建设;既可以立足馆藏特色,服务国家文化工程,又可以关注休闲文化,应对社会热点。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都要致力于打造档案精品工程,树立档案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盛男.当代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问题及对策[D],吉林:吉林大学,2012.
[2]王名,何建宁.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1:1.
[3]北京市档案馆网.2013-07-21.
http://www.da.bj.cn/staticfile/Exhibition/54/index.html
[4]国家档案局网.2013-07-21.
http://www.saac.gov.cn/subject/zhongsu/zhongsu1-1.html
[5]李燕.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机电兵船档案,2013,3: 68.
[6]国家统计局网.2013-07-22.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2/html/V2238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