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论民族地区教育之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阿木尔方 字数:2494  点击:

摘要:为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育落实,就必须实行多元文化政策,以多元教育为原则,构建少数民族区域小学教育体系,形成科学教育文化观。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小学语文;文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022-01

前言:语言来源于现实,语言与文化有很大联系。文化是由社会以生活形式为人们提供的环境,是社会团体的共同心理。文化具有不可代替性、唯一性、独特性。所有独立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强弱之分、文明野蛮之分、先进落后之分。在文化的发展与推进过程中,文化会彼此互相的融合、交流,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是一种社会进步、社会推动的体现。对此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重视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1.建立多元文化教育观

所谓的多元文化,即根据教育需要设立多元的教育输出目标,从而使处于不同文化氛围成长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等的受教育机会。该原则不以剥夺民族文化、非主流文化价值为依据。而是在平衡文化地位,创造和谐共融的文化教育机会。追求教育机会与教育权利平等,是实现人们理解不同文化、认同不同文化的重要前提。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受不同地域、信仰、习俗、语言影响,出现了各具特色、形态多样的少数民族以及衍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共同构成了璀璨绚丽的中华文化。也就是说事实上我国文化本身就是多元文化构成的。为推进多元文化教育,发扬与传承民族精神,就必须以科学的世界观与文化教育观落实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这是我们明确多元文化小学语文教育的文化定位与立足的重要前提。一体化教育并不是说就一定要剥夺非主流地位与弱势地位民族文化价值。为实现与创造这一价值,我们就必须要求主流文化与强势文化予以非主流文化与若是文化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为少数民族的文化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当然只有单方面的努力并不能创造独特的文化价值,民族文化本身也应当自立、自强、自尊、自悟。这样才能够推进多元文化的落实和进步。不论是哪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应当正视自己的文化,与其他文化建立和谐共融的关系。国家有义务为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提供适当的帮助。

2.明确本土文化教育理念

2.1 教育语言本土化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缺少了语言的支持,民族的文化就会逐渐的消失。即便民族能够幸存,但实质上这种幸存与消失毫无区别。当其中一种文化在另外一种文化的影响下逐渐消失,且被影响文化没有文化自觉性、自强性去创造更大的发展、生存空间。文化就会逐渐失去个性,语言会逐渐消失,被强势文化取代。如果民族失去了语言独立性,其文化也会一同逐渐消失。

语文就是我国的母语教育,是我国最重要的文化教育课程。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有52个民族有独立的语言,甚至有多个民族有两种以上语言。据资料显示我国共有80多种语言。除去回族与彝族使用汉字,其他民族共创造出了39种少数民族文字。多样性的语言与文字,意味着我国的文化教育、母语教育同样要体现多元性。不过很多地区的学生学习语言、学习文化时所接受到的却并非不是自己的母语,学习的语言是当地学生觉得陌生的汉语。这所带来的影响与问题时,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遇到了重大的问题,就如同汉族学生外语学习遇到的困难一样。不仅体现在思维方式方面,同时也表现为识字困难。之所以出现这种问题与强迫式教育割裂学生母语和学习汉语联系有很大关系。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渐渐丧失了本民族文化与母语的应用能力。

为应对这种问题,实现民族语文教育的共荣发展,我国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就开展了双语教育实验。在国内众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成熟的双语教育体系。比较著名的包括壮汉、藏汉等双语教育。不可忽视的是这些教育在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保留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培养学生民族归属感、认同感上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虽然少数民族语言早已进入我国教育体系,不过却仅仅停留于局限在双语单文教学。许多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处于汉语辅助教育工具地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成为双语教育的协助者和媒介。由此看出我国双语教育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弘扬与集成少数民族文化,而是在利用少数民族语言帮助学生跳入主流文化。这所带来的影响便是少数民族学生将逐渐对自己的语言产生自卑,缺乏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改变这一局面,使少数民族拥有发展自己文化、语言以及文字的权利,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树立民族文化崛起意识,使每一个民族的孩子都能够获得平等受教育权利。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思维,将学生母语作为基本教学语言。

2.2 课程设置本土化

语文教育的目的除了有弘扬文化、传播教育以外,还包括利用语文课程培养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在了解中华文化的灿烂、丰厚、伟大基础上,学习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尊重各个民族的多样文化。语文教育不仅要包括汉语,因为语文教育是文化的载体,少数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体,所以语文教育还要包括少数民族文化。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育是以汉语为载体的普适性教育。即根据国内大多数人口群体文化层次、文化背景展开的统一教育,忽视了少数民族个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权利。从某些角度来说可以认定衔现阶段语文教育存在排斥异质文化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有必要重视与改良课本内容。主动弘扬课本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如学习到《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讲解傣族的民族文字与语言文化,利用该课来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只有当少数民族从语文教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够形成包容意识、文化自觉意识。

3.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育必须要明确多元文化的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进文化与语文教育的有效结合,不应仅仅反映主流文化与强势文化诉求,同时也要反应民族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诉求。体现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多元并存、和而不同的文化体系下,建立小学语文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佳美,杨军,高延平.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策略[J].汉字文化,2018(17):54-56.


论遗嘱自由的限制
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肯定列举模式的存废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从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试论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同性恋题材影片片名的翻译
试论古希腊文化与哲学的变革中苏格拉底哲学主体意识的
浅论思政教育载体平台的教育特色及意义
九型人格理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浅论我国公众人物隐私权与新闻自由的冲突与平衡
论股东虚假出资的民事责任
思想政治工作对医院保安队伍管理的意义浅论
试论专制独裁政体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的负面影响
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观点
浅谈汉藏民族关系
十八大以来中国民族理论研究:现状、背景、展望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