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研究
作者:李佳 字数:2044 点击: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更高,与传统的要求相比,更加侧重于对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因为要真正的培养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还需要对他们的听说方面进行着重的训练。本文是以小学英语教师的视觉上来探讨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案与策略,以便更好的促进小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084-01
1.前言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与国之间交流的主要通用语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桥梁角色。面对新的社会发展形势,新课标对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远的要求。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老师,理应与时俱进,响应时代的召唤,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2.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具体策略
2.1 培养口语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只有好好的培养学生对口语的兴趣,才能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逐步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要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兴趣,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在课前给学生播放一些影音等资料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从兴趣出发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逐步地提高自身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进行英语课堂时,准备一些较为顺口的顺口溜来帮助学生对单词词汇的记忆,加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2 适当的鼓励与赞美
小学生大部分处于较为稚嫩的阶段,其可塑性极强,学习动机也较为简单,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夸奖,以此来激励其他的学生进行效仿,改善学风。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鼓励同学们一起进行口语学习,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方法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使用,家长也可以进行配合。比如在家中多多鼓励小孩练习口语,鼓励他们进行口语交际,这样孩子才会形成那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逐步地提高自己对英语口语交际的兴趣。
2.3 利用辅助工具进行学习
在信息化环境下,传统的学习模式已然无法满足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在教育领域中,也陆陆续续出现了许多网络平台以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现代的课堂已经走出了教室,只要学生想学习,那么就可以利用相应的网络技术或者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此时,教师和家长作为适当的引导者,应该给学生带来这种时代的便利,鼓励他们多多进行课外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2.4 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多多参与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深深的感受到英语作为外来语来进行学习的艰辛。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更要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接受水平,明白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因为小学生比较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进行单元学习的时候,创设相应的语境,让学生在故事编辑的背景下融入到语言学习的环境中去,使其深深的感知到英语的实际使用,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2.5 引导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
学习,只有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因此,在进行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多多的引导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逐步地提升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勇敢的说出英语,利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还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出来进行解决。以免下次再犯相同的错误。以交流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进行训练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完成对自身知识的建构,以此奠定日后学习英语的基础。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因为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来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英语口语作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在如今的国际形势下,全球贸易化经济化的进程加深,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可以帮助我国日后提升自身国力、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能力,所以要从小学生抓起。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英语在于实践,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平。以此来促进小学生日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身英语学习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亚丽.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2017:6.
[2]刘露璐.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五)[C],2017:2.
[3]藏丽英.小学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2007;2.
[4]李晓琴.刍议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J].小学教学参考,2013(0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