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手写“他”心——如何展现他人心理
作者:彭显时 字数:3423 点击:
摘要: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只能写第一人称也就是“我”的心理,而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心理我们不能直接描写。许多文章需要通过展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心理来更好地表现性格特征以及突出文章主旨,就需要写他人的内心世界。本文多以初中语文课文为例子,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写他人心理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心理;人物描写;自然环境;副词;全知视角
中图分类号:D4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280-02
喜怒哀乐爱恨欲是常见的心理和情感,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常会看到人物心理的精彩刻画,学生在作文里也会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往往是“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大部分是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写“我”的心理,却不能直接写其他人(第二、第三人称)的心理。很多作品需要丰富文章内容,展现他人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表现他人性格特征以及突出文章主旨等,这就需要展现他人的内心世界,可是我们又怎样以“我”手写“他”心呢?下面就结合我们熟悉的文章来给大家提供几种方法。
1.动作神态来暗示
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多的时候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他人的心理活动。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这是《范进中举》中的一段文字,作者吴敬梓充分利用语言、动作、神态来描写刻画了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场面,更是将人物复杂的心理和思想性格予以外化。两次“我中了”的语言描写,数次“笑”的神态描写,都精彩之至。这些描写虽未直接写范进的心理,可文字背后极准确地写出了范进由惊讶到惊喜再到狂喜然后失控而疯的心理变化过程。把那种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不用再低声下气,深居底层受人欺悔,甚至还幻想了以后飞黄腾达生活的心理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了。吴敬梓将范进的心理和自己的情感融于客观的人物描写中,虽无一贬词,却将范进梦想实现后的复杂心情准确地体现出来。我们在哑然失笑的同时,也深感人物利欲熏心的可悲可笑以及热衷功各的可鄙可怜。
2.自然环境来烘托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在文章中自然环境描写是常见的,所起的作用也较大。成功地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不仅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章的魅力,还可以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的性格,为中心思想服务。曹文轩的《孤独之旅》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十分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初离家乡,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上叫上几声”,晚上鸭群“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作者是以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没有办法直接写杜小康的心理活动,但这些环境描写却很准确地烘托了人物无比寂寞、恐慌的心理。作为低级动物的鸭群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到孤独害怕,人何以堪?作者对鸭群以及“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芦荡的环境描写了,使得主人公杜小康的孤独、恐惧、迷茫和无奈的感受显得更为真切,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梦境幻觉来描绘
对于他人的心理我们不能直接描写,但有时为了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必须通过描写人物心境来表现主题时,我们可以用梦境幻觉的形式来实现。梦境、幻觉描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作家通过对他人梦境、幻觉的描写,表达人物的某种心境、意念,特殊曲折地反映客观,加强艺术效果。
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课文中四次写小女孩儿擦燃火柴,四次产生幻觉。第四次是这样描写的:她在墙上又擦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小女孩儿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她赶紧擦着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孩儿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里写的梦幻,实际上是作者的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小女孩儿的幻觉来写的。这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小女孩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再如契诃夫的《凡卡》,九岁的凡卡在圣诞节前给乡下的爷爷写信,求爷爷发发慈悲把他带回家。可是信封上没有具体地址,只是“乡下爷爷收”几个字。当凡卡把那封没有地址的信投入邮筒后,作者不但没有惋惜,反而添上一笔:凡卡美美地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甜甜的梦,梦见那封信被平安地送到了爷爷手中,爷爷正大声念信。一方面是信被投入乌有之乡,另一方面是寄信人甜美的梦想。作者不好直接写凡卡的心理,只好通过梦境予以曲折体现。这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使人顿时陷入痛彻心肺的哀怜之中,宛如高山坠石,空谷传响,令人经久难忘。
4.精妙副词来表述
莫泊桑作振聋发聩的短篇著作《我的叔叔于勒》描写了19世纪后期法国中下层人民也正处于“拜金主义”的烘烤之下的精神堕落,较深刻地揭露与批判了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是以“我”为叙事主体的,主人公是“我”的父母。为了表现主题,刻画菲利普夫妇贪婪,自私,势利的性格特征,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不可忽略的是莫泊桑这位语言大师还运用了大量副词来刻画人物心理,从而更好地突出主题。“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的人上门来了……”,“我们家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终于”表明经历了长时间的艰苦求索和苦苦追寻,最后意外地出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并且这出现可以给人一种解脱重负似的轻松。试想,家里只有“父亲”那点儿微薄的收入,而且在资本主义那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要维系五口之家的生活,的确是很“拮据”的了。何况,还养着二十六、二十八这样的两个“老”姑娘,于是这便顺理成章地成了“全家十分发愁的事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人上门求婚,这是早就求之而不得的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至于那个人品行如何,与“二姐”组成家庭后是否幸福等等,则一律不在考虑之列。“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才是至关要紧的。这“赶忙”体现了那种毫不推辞,不敢延误的心理,同时也表明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哪怕是父子、母子之间的冷酷关系。“母亲赶紧对他说”一个“赶紧”表现了她焦虑、着急的心情和对打听一事的无比关注。这样的副词文中还有多处,这些副词的精妙使用,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力地说明菲利普夫妇夫待亲兄弟反复无常的原因在于金钱有无。
另外,还有两种写他人心理的方法值得我们注意,一种是全知视角,一种是心理分析式。
全知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小说尤其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通常采用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心理、思想及行为做出描述和评价。在选自《水浒》的《智取生辰纲》一文中,为了对人物及事件完全控制,也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作者一会站在虞侯的角度,直接写心理活动“两个虞候口里不言,肚中寻思:‘这厮不值得便骂人!’”……一会又站在另一角度直接写杨志的心理——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心理分析式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如莫泊桑在小说《项链》中就运用了心理分析式。他用“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现玛蒂尔德希望摆脱寒酸、暗淡、平庸的生活,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高贵夫人的梦想;通过“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表现她自觉颇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进上流社会的资本的自信心。
总之,希望同学们能从自己日常的阅读中汲取养料,掌握描写他人心理的方法,写出更加细腻的心理活动,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更加优美。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王培龙:《名作欣赏》,1994年第6期.
[3]《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