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
作者:付家胜 字数:2009 点击: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高效教学的秘诀,以趣促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自主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许多抽象的理论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创新教学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24-01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自主探索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灵敏度欠佳、学习目标不明确。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提高数学综合素质能力。在激发学生数学兴趣的具体方法上,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前导人环节对整个教学过程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创新导人形式,利用情景导人,问题导人,实验导人等形式,让学生在接触新知识前,产生疑问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探究的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比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相关内容时,师: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可以轻松回答。师:大家猜想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呢?不少学生受前者问题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师:真的是这样吗?大家动手试一试,看看13、16、19这些数字可以被3整除吗?这显然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们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师:同学们可以任意说出数字,我可以立马判定是否可以被3整除,并让学生检测教师所说的答案的正确性。如此的提问,快速的回答让学生觉得神奇不已。在这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原理,刚才被3整除的数字,让学生调换下数字的位置,看是否依旧可以被3整除呢?学生经过检查惊奇地发现它们仍然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2.通过引导实践操作,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教学过程中如果课堂气氛压抑,即使在讲台上一节课滔滔不绝的讲课,学生在台下被动的听,表面看来课堂纪律良好,但是学生真正完全理解知识的人数不多,因为学生在听课过程的疑问,没有提问的空间和时间,完全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自主思考的能动性欠佳,容易感到疲劳,学习成为一种心理上的负担,自然学习效率得不到保障。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手课堂,增加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环节,亲自写一写、做一做,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不但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尝试把每个图形的进行对折,力图使图形对折后达到完全重合的状态。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而有些图形却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思维能力,而且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学习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仔细观察物品的价签,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购物的过程,尤其是在结算物品时的细节,为后续正式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情景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让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极大的被调动起来了。
4.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好数学学科的重要保障,所以作为教师要认真把握教学中的每个细节,综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各种渠道,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热情,有灵活思维的能力,收获数学探究的成就感,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轻松快乐学习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