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作者:杨建福 字数:2445 点击: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因此,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是高素质的,能全面适应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能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并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本文结合现状论述如何才能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3-0120-01
1.关于信息技术
21世纪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全球化等特征,它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
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等特征。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技术性”表现为:方法的科学性,工具设备的先进性,技能的熟练性,经验的丰富性,作用过程的快捷性,功能的高效性和人文性等。信息技术的“信息性”表现为:信息技术的服务主体是信息,核心功能是提高信息处理与利用的效率、效益。
2.关于“深度融合”
融合——可解释为综合、集成、成为整体、一体化等。从哲学的意义上,融合通常是指若干相关事物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合成为个新的统一整体的构建和程序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是此事物“融合于”彼事物的过程,又是彼事物“融合于”此事物的过程,其结果是引起这些相关事物的共同发展变化,以及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是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建安全、生动、有趣、快乐的环境进行高效高质高尚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最终达到“立德树人,造福人类”的教育教学目标。
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国家要实现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必须先行。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正全面进入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已成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全新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全新理念。“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更深层次的应用,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高效策略,并积极实施。
4.“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需要建设安全的现代教育环境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副校长米哈伊尔?普奇科夫教授说,建设一种安全的现代教育环境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任务。教育系统的一大主要目标是确保学生有舒适的教育环境。这样学生才可以专心学习,不需要花费其他精力去适应环境。而心理学家唐·柯克帕屈克则认为: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环境包括学生在学习中具备积极的态度和教育者要提供安全、温暖并且光照充足的场所。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产生安全感,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从而使其更容易学习知识和技能。
5.在信息化时代下。新型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1)能力多样化:有超强的职业适应能力;有较强的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要有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能力;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科研能力;要有过硬的自学能力;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组织管理;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素养方面
①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爱国奉献,热爱教育,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团结协作,敢于创新。
②全面的基本信息素养:新型语文教师要有洞察世界的敏锐的信息意识;有高尚的信息伦理道德;具备超前的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能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吸取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能对各种信息能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信息加工、处理、提炼,创造出新知识。
(3)知识结构合理化
新型语文教师要有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做到专与博的有机统一。新型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不断适应、不断创新的动态平衡系统。它能适时地将不同的知识经过系统化、网络化后进行重新组合,使知识结构始终保持高效的状态。正如普奇科夫教授说的那样:“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六点:一是保持学习,提高个人素质;二是具备快速评估各种情况并有效处理的能力;三是了解自己;四是言出必行;五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六是制定新的教学方式或完善之前的方式。以上这些都可以帮助一位教师紧跟教育潮流并积极完成工作中的各种任务。”
6.实施“深度融合”需要师生更新教与学的观念、模式和方法
“一张讲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加上教师主讲”的教育模式早已过时,伴随移动技术的发展、成熟,在线教育成为打破地域限制、获取教育资源的学习方式,移动端App已经成为当下一种主流的学习工具。截止到2018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02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88亿人。互联网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加快了教育的信息化进程。近年来,在线教育网民使用率不断提高,2018年上半年,中国在线教育网民使用率达到21.40%,手机在线教育网民使用率达到18.10%。在线教育起到了颠覆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提供异于传统教育标准化流程的学习模式,通过个性化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总而言之,实施“深度融合”需要师生不断地去合作学习、创新与发展。“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教学、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方面融合,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