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宋淑敬 字数:2374 点击:
摘要:小学生阶段是一个人心理与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综合要求和一项广大中小学校的重要任务。本文将结合生活教育,围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论述,希望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053-01
引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一直以来就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在近些年社会上出现愈来愈多的中小学欺凌事件以及小学生性格越发孤僻等情况引发了社会对中小学生的担忧。这是大多数学校忽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性后果。心理健康不同于生理健康,它往往是不可见的,但对小学生形成的心理影响却难以抹去,甚至会影响周围的同学与家庭成员。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现阶段小学学校及教师所必须肩负的责任。
1.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时代的快速发展,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来自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与挑战,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其健全的心理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小学生处在身体发展的基础阶段,期间心理变化是十分明显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先决基础条件。而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生的基础学科的学习,开发小学生的无限潜能,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心理健康能够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心,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随着近些年对学生素质教育重视的提高,加强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被纳人义务教育阶段各大学校的重要任务。一些小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对于外界的诱惑难以抵抗,极其容易被陌生人的只言片语所哄骗而做出错误的事情。这都与小学生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莫大的关系。他们缺乏正确的引导,面对陌生的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心理素质极其脆弱与敏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解决生活及学习上的烦恼,帮助他们明辨事情的真伪与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从“生活教育”理论来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1 生活即教育
社会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影射,这都是我们的生活。生活本身所赋予的意义就是教育的一部分。而教育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的生活发生改变,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学生除了每天在学校学习外,他们更能够从生活的点滴中学会很多的事情。我们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生活中自然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例如一些孩子的性格乐观,对生活充满热情,以一颗包容的心去对待他人。这些孩子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满的,他们从生活中感受到的种种受到了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我们应该摒弃孩子只能在学校获得知识这一错误观念。生活给予小学生们的教育就像是空气一样重要,会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这就要求家庭及学校能够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都能够感受到社会的美好,常怀感恩的心,培养孩子形成健全的心理品格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2.2 社会即学校
自人类诞生以来就离不开社会,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也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学校能给予小学生的教育就是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提供一段时间成长的场所。由于学校接触的人有限,学校就如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小学生天性自由,好奇心强烈,对世界有着极高的探索欲望,不应该把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束缚在学校。社会上会面临各种突发情况,在学生面临陌生情景时,老师及家长要学会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去正确思考,社会化课堂是学校课堂的补充,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健全的心理。
2.3 教学做合一
教学的本质是对实际生活有所指导,为此要求小学生必须去深入了解生活,去探索生活。在发现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与周围的人沟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形成内向型性格。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情况,在对孩子进行读与写的教学中,要尽量制作有趣的课件提升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在授课时,多把机会给与性格内向的孩子们,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提问,逐渐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慢慢解开孩子内心隐藏的心事。这样有利于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融入到快乐的校园生活中,在学校中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言传身教,教师自身要饱含热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不自觉中学会知识与深层次的心理课程。
3.结语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身体、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不能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在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结合生活教育的理念来融入到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中,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的满足,还形成了一个健康的心理,进一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潇.小学积极情绪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D].沈阳大学,2018.
[2]陈英.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18(17).
[3]张婷.关注心理教育,促进健康成长——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思考[J].新课程(中),2017(12).
[4]田振友.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17(23).
[5]王超莲.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对农村寄宿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