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南充乡村图书馆建设研究

作者:张娟婷 字数:7319  点击:

摘要:在当前大力实施的精准扶贫工程中,已将乡村图书室的建设纳入了“四有”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农村图书馆建设的高度重视。必须清楚看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扶贫必须扶根,重点又在扶智,广大贫困农户精神文化层面上的扶持必须加强,综合素质必须提高,只有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才能得以保持并持续发展。而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一乡村图书馆,如何让它与精准扶贫工作、国家信息资源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起来,建设实用性强、操作便利的乡村图书馆,来提升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民的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市农村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新任务、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主题词:乡村图书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288-03

当前,我市农村图书馆的建设面临的问题不少:资金短缺、设备设施落后、图书更新不足、适合农民阅读的图书太少等,严重影响了乡村图书馆作用的有效发挥。本课题立足南充实际提出的新观点、新思路,对于深化新型乡村图书馆建设的认识,找到我市新型乡村图书馆建设的路径,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野下地方党委、政府加强乡村图书馆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1.南充乡村图书馆建设的基本现状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52万人,现辖三区五县一市,共有行政村5344个。南充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千年绸都”“丝绸之乡”之美誉。南充的乡村图书馆建设以“农家书屋”的形式从2007年开始启动,在南充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和省级新闻出版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市级相关部门和各区县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家书屋5279个,占我市行政村的98.78%。课题组调查发现,这些农家书屋不仅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借书难、买书难”的问题,还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预计到2020年可全面实现村村有书屋的目标任务。

目前,乡村图书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正逐步发挥着重大作用。如:南充市南部县长土镇黄桷村村民王建通过读书,获取了科技知识,2016年他搞大棚蔬菜获得了丰收,6亩菜地收获2万多元。现在,他正借助农村书屋的知识武装搞规模化养殖。高坪区青居镇卫里村2组生猪养殖专业户王晓斌,由于养殖技术不过关,所养的猪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结果蒙受了经济损失。2007年,村里开办了农家书屋,为他送去《生猪养殖》供他学习,他又向专家请教,现在他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猪病防治方法,还学会了配猪饲料,当年纯收入达10万余元。如今的农村相信科学、崇尚文明、掌握技能的村民多了,迷信、不思进取的村民少了,文明新风尚正逐步形成。

2.南充乡村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乡村图书馆馆舍因陋就简位置不合理

调查中发现,为避免重复建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添置图书上,目前的农家书屋在建设时,普遍都是利用村委会等公共场所,并按照要求完善了农家书屋的基本设施,配备了电视机、DVD机、光盘、书架、阅览桌、椅子等。但是,由于村委会大都不在村民集中居住地,所以不便于村民借阅图书。而且开放的时间随管理者的时间、态度而定,这给农民借阅带来很多不便,并不具备乡村图书馆建立所要求的馆舍条件。

2.2 乡村图书馆书籍破败成旧作用很有限

农家书屋的书主要来自于公共图书机构、文化宣传部门、组织部门、帮乡帮村单位的赠送,很少一部份的书籍和报刊杂志由村委会订购。从书的数量来看,部份书屋藏书量还达不到国家要求的基本标准,而且每个村配置图书的种类基本相同,村与村之间无法实现图书的互相流通;在质量上,有些比较陈旧甚至缺章少页、内容过时,图书质量很难保障。另外,图书配备结构也不合理,对不同地区的差异尤其是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性考虑不够,藏书难以贴近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尚未完全形成,从书的质量到数量上都不具备乡村图书馆的藏书条件。

2.3 乡村图书馆人员多为兼任服务跟不上

由于资金有限,目前大部分农家书屋管理员都是由村干部兼任,不另计报酬,这样短时间还可以,但长此以往,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影响,再加上他们的事情比较多,很难保证书屋的正常开放。另外,这些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层次低、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业务不够熟练,导致后续的管理与服务跟不上。同时,由于乡村图书馆离县、市公共图书馆路途较远,且联系较少,业务交流不多,加之许多乡村没有计算机,没有互联网,致使服务手段落后,创新意识不强,管理与服务不协调,从人力资源上看缺乏乡村图书馆建立的人员条件。

2.4 乡村图书馆资金难以为继发展受限制

资金投入是影响乡村图书馆能否长期发展下去的最重要的因素。乡村图书馆建成之后一旦没有资金的持续投入,乡村图书馆的发展便难以为续。政府投入是最稳定的经济来源。南充市按计划2010年规划再建设594个农家书屋,实现村村有书屋的目标任务。但是运转资金缺乏,社会捐助也具有一次性特点,缺乏长期性、重复性和持续性的资金投入,而目前绝大部分村组织拿不出资金来维持书屋的正常运转,致使乡村图书馆后续建设的工作经费目前还难以落实。

3.南充乡村图书馆建设宏观层面的举措

乡村图书馆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及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要最大化地发挥乡村图书馆的作用,必须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3.1 健全管理体制,让“乡村图书馆”有一个明确的归属

“乡村图书馆”的使用和管理问题目前尚停留于探索阶段,乡镇政府在对乡村图书馆实施管理过程中,可将其列入一条专门的工作思路,选派主管领导,实行目标责任制,将乡村图书馆的管理纳人政府目标考核体系,确立以建设乡村图书馆为最终目标的政府主导管理体制。

3.2 加大财政配套投入力度,确保运行管理资金足额到位

为保证乡村图书馆的正常运行,给乡村图书馆建设打下物质基础。一方面可通过省、市、县、乡各级财政或地方相关部门按比例下拨图书馆建设经费,另一方面可通过各项奖励、减免税收等政策鼓励、号召民间参与乡村图书馆的捐献捐赠活动。形成可持续的经费来源,为乡村图书馆运行、管理、组织、协调农村文化活动提供保障,为下一步建设乡村图书馆打基础。

3.3 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使图书馆功能齐备、配套齐全

乡村图书馆房屋建设在保证足够面积空间的前提下,应考虑设立相对独立的阅览室、体育活动室、文艺表演室等,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供场所,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集聚地,进而增加乡村图书馆的吸引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应尽量配齐相关文体活动所需器材,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喜好的农民群众需要。

3.4 培养农民的文化意识,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乡镇一级政府可结合本乡镇的实际,配合各类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农家书屋”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技示范、农技培训、法律讲座、法律咨询、卫生讲座、读者建议、农技经验交流、有奖读书征文、农技知识大赛、群众文艺表演等活动,贴近村民的生产、生活,传播先进观念和科学技术,让农民群众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打造“新农村、新农民“的文化人格,使读书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精神需求。如;我市2017年春节各地在元旦、春节期间,仪陇县、西充县等地图书馆开展了送图书、报刊到农家书屋的活动;高坪区开展了“迎新春.送图书进农家书屋”、“猜字谜谈心得”、“农家书屋读书乐”等活动,还组织志愿者和中、小学生在“农家书屋”开展学习日读书活动;营山县组织开展了绥山大舞台文化乡村行、文化惠民展览、群众文艺展演、民俗文化活动和一系列读书征文、经典诵读、灯谜竟猜等内容丰富多彩、群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农家书屋成为了农民群众重要的精神家园,成为了务工返乡人员能力提升的加油站。

3.5 坚持图书资源的横向流动,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目前广大农村都有学校、党员干部远程教学点、县、市图书馆。这些资源往往是各自为阵,有些公益性设备设施甚至名义上姓“公”,实则完全是私用,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的捆绑和联合,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形成网络,势必大大增强“乡村图书馆”的生命力,能使“乡村图书馆”牢牢的扎根乡土,更好地发挥职能,服务“三农”,产生更好的效益。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在“乡村图书馆”运行的同时,还可建立出版物销售点,按照商业模式运行,在保障公益活动开展的同时,实现以“商”养“公”,出版物销售为公益乡村图书馆运行提供辅助支撑,可解决乡村图书馆管理员的待遇问题,调动管理员的积极性,为公益乡村图书馆拓展生存发展空间。

4.南充“乡村图书馆”建设微观层面的措施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乡村图书馆”价值的体现与发挥,既取决于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更取决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是“乡村图书馆”发挥作者的关键,因此还需要从微观层面大力施策。

4.1 大力提高“乡村图书馆”管理员个人素质,建设一支稳定的有素质的管理队伍

目前“乡村图书馆”的管理员大多是临时选派半路出家的,且年龄、文化结构极不合理。如何迅速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乡村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地方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把选派、培养“乡村图书馆”管理员工作纳人议事日程。首先是要在“乡村图书馆”管理员文化程度、文艺素养方面严格把关,尽量选派文化程度高,甚或有某一方面艺术特长的年轻人承担“乡村图书馆”管理工作。“乡村图书馆”管理员至少应具备操作电脑、进行信息搜集整理、进行图书编目归类、组织一般性文体活动的能力。

4.2 制定“乡村图书馆”的管理规程与操作细则,完善管理人员的考核制度

要保证“乡村图书馆”健康、蓬勃地发展,既有赖于农村文化氛围的形成,更来自于自身吸引力、凝聚力的提高。目前在一些“农家书屋”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的地方,“农家书屋”时而开放,时而关闭,致使“农家书屋”门可罗雀、形同虚设。为此,地方政府有必要制定并落实一整套明确的管理规则和考核办法,在确保“农家书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调动“农家书屋”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工作,在严格的操作规程下,使管理工作井然有序。这才能使“建设乡村图书馆”工程在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新农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3 及时加强乡村图书馆”的管理,帮助渡过危险期,快速进入成长期

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切实的监督、检查、服务、激励等管理机制,协调和理顺管理职能,尤其是书屋建立运行之初。①要紧密跟踪管理,巩固建设成果。②及时、定期开展信息收集工作,开展管理员的教育培训工作。③综合分析出现的问题,设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及时做出决策,进行相关调整,引导其迅速成长。要防止出现“政府出钱办,群众围着看,开办闹得欢,过后无人管”的现象,帮助乡村图书馆顺利渡过危险期。其次,乡村图书馆管理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迅速学习提高业务管理水平,落实乡村图书馆各项管理制度,必须保障开放时间。再次,要创新服务内容,开展多样化服务,方便村民借阅,从而增强乡村图书馆运行的内在动力,积聚乡村图书馆的牵引力。

4.4 围绕群众需求选择图书资料,保证“乡村图书馆”定期更新图书资料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料若不及时更新,原有资源会失去吸引力,农家书屋将名存实亡。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只有围绕村民的文化需要来更新图书资料,让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才能使书屋和农民之间产生互动,使乡村图书馆真正成为农民自己的图书馆,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为此,当前还要继续坚持送书下乡,各级公共图书馆要定期精选农民所适用的科技图书送到乡村图书馆。如:《农村百事通》、《稻田养鱼技术》、《沼气技术及应用》、《生猪养殖》、《水稻病虫害防治》、《计算机基础知识》、《葡萄种植技术》等等。每月轮流更换书刊资料,让农民看得懂、记得牢、会使用。

4.5 始终坚持规范建设科学管理,认真做好乡村图书馆的评估定级工作

各级公共图书馆拥有专业人才,馆员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图书业务水平高,可以对乡村图书馆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乡村图书馆拟订简单方便的《乡村图书馆管理制度》、《乡村图书馆管理人员岗位细则》、《乡村图书馆读者须知》、《乡村图书馆读者借阅制度》,从而促进了乡村图书馆的规范管理。为了提高乡村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公共图书馆可定期举办培训班,为他们讲述《图书分类》《图书编目》等内容,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如何分类、编目、贴书标,还可办电脑培训班,为以后自动化管理做准备。各级乡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农家书屋定期评估定级标准,对乡村图书馆授予优秀、合格牌匾,经费上以奖代投。对为乡村图书馆建设工作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群众办好乡村图书馆的积极性。

5.南充“乡村图书馆”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乡村图书馆”落户几乎文化空白的土地上,如果经常处于无人问津的境地,这颗照亮文明的火种很可能逐渐趋于暗淡,甚至熄灭。调查分析认为,要想让这颗文明的火种燎原开来,并不断放出明亮的光芒,必须创造条件,加强管理,培养动力,形成长效发展的机制,方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

管理自运化这是未来乡村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乡村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的物质条件就是计算机及网络的装备。为此,市、县、乡镇各级领导应该筹措资金,加大乡村图书馆自动化建设的投入,使乡村图书馆与市、县图书馆、乡镇政府机关、教育科技部门联网,建成本地区的局域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一旦具备了自动化条件,就可以回溯建库,建立自己的馆藏数据库,使乡村图书馆有采访、编目、流通由传统的手工操作迈向现代化管理。建立市、县(区)、乡、村、户乡村图书馆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乡村图书馆建设追求的长远期目标。

5.2 形成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和机制

乡村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可参照警察系统的管理模式,以地区(市)为例,把地区、市公共图书馆作为中心,独立形成一个大的图书管理体系,并将乡村图书馆纳人此体系中。下设县、区图书馆、乡村图书馆。实行层层负责的管辖机制,由地区、市公共图书馆统一集中管理。如图:

乡村图书馆——县(区)图书馆——地区(市)图书馆

地区(市)公共图书馆统筹全局,制定乡村图书馆的管理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乡村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乡村图书馆接受上一级公共图书馆(乡镇图书室或县、区公共图书馆)的直接管理和监督,定期回报工作情况。乡村图书馆经费由上级公共图书馆统筹提供,上级公共图书馆不定期派人对其提供服务指导和专业培训。

5.3 坚持乡村图书馆的公益性投入

乡村图书馆纳人地区(市)图书馆管理系统后,与警察系统中的农村警务室一样,应视其为地区(市)公共图书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当地政府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不能办成具有盈利性质的机构,否则服务效果将适得其反。乡村图书馆既然是地方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这就需要地方财政加大对地区性公共图书馆的经费投入力度。地方政府可通过预算,每年可按乡村图书馆数量或按当地农村的人头经费来给予投入,并将所投入经费纳入县乡公共图书馆的统筹管理。

5.4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才

乡村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求具有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还应懂得如何引导农民获取知识,为当地农民排忧解难。由于乡村图书馆数量众多,所需的管理人才也较多。目前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乡村图书管理人才队伍:一是内部选拔,在图书馆系统内选拔优秀的人才,这是最快捷的途径。二是社会选拔,委托当地人才市场或中介机构选拔高素质人才。三是社会培养,依托当地政府、公共图书馆系统和学校等力量,大力培养专业的图书管理人才。

5.5 整活网络资源全面实行资源共享

在地区(市)公共图书馆系统内,各级公共图书馆(室)、乡村图书馆之间积极开展馆借互借、网络共享,整合图书资源,使图书在各图书馆(室)和乡村图书馆间流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由于目前国家财政投入有限,县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图书配送流通中心的形式与乡村图书馆建立合作关系,每年由国家补充乡村图书馆的图书,加上市、县图书馆购书费所购图书以及图书馆的馆藏书由市、县公共图书馆统一调配使用,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确保证乡村图书馆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

5.6 借力“全国文化信资源共享工程”的作用

随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这将为农村“乡村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乡村图书馆建设应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成果来丰富服务内容,在加强文献服务的同时,开展电子阅览服务,使乡村图书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十、几百倍,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当前应加强乡村图书馆应与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服务点的对接,使之在为农村群众提供纸质出版物的同时提供网络服务,让农村群众通过网络了解更为丰富的科普知识。市、县级支中心可针对农村的特点制作不同内容、不同专题的文化信息和科普知识免费提供给他们,来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综上所述,随着乡村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以及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乡村图书馆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更新农民传统观念、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腾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农业管理的知识化、信息化、现代化,迫切需要我们尽快建好乡村图书馆并使其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文明办等8个单位共同发文《“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

[2]郁妹芬《浅述总分馆制管理模式下乡镇分馆的建设与发展》(《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8).

[3]王芬林《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析》(《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


论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生存之道
网络环境下基于高职院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策略
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管理之我见
完善信息体系?创造更高层次的图书馆服务
新形势下大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的建议
改进图书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综合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学科导航建设研究
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浅谈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图书馆如何提高图书管理水平和质量
做好图书馆阅览室读者服务工作的新举措
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高校图书馆在读者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中的价值研究
县区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析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精神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万方网查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