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浅议儒学发展危机之因

作者:杨东 字数:2327  点击:

摘要:从儒学到理学,这是儒学千百年曲折发展之路中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转变的过程是儒学自我完善发展的表现,是对传统经学发展瓶颈的突破,也是对佛道思想冲击的的回应,本文拟从思想方面进一步对这一转变进行阐释,充实这段思想变化的过程。这将对我们思想史的学习及老师的教学提供更多的观察视角。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285-01

笔者在近日的教学过程中,涉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这单元的内容,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以儒学为核心,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诞生,到秦朝焚书坑儒的摧残,再到汉朝时期振兴。至此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其内涵的伦理道德价值观也成为古代中国官方的思想。儒学的这一大致演变的三个过程与中国政治上的大一统的形成密切关联。因而传统政治思想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结构的变化,成为其变化的晴雨表。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第一方队(秦汉)之后,中国进入了漫长的数百年的乱世——魏晋南北朝。这个过程,既有王朝的政治、社会结构的重建,多民族的交融,异域及本土的思想的揉合。诸多外因的干扰以及内在本身思想体系中的缺陷,导致其儒学的传统的地位,遭到了极大的冲击。之后在诸多思想家的努力下,儒学在吸收佛道的基础上迈向了理学化的道路。人教版必修三第三课,第一章节“三教合一”仅以两小段文字概活,受制于篇幅并未能铺开详细讲解,而是将重点放在对两大理学派别思想介绍方面。笔者认为从儒学到理学的演变不单单是简单的思想的融合这一表层的信息,如果能进一步阐释儒学发展到理学的原因,儒学究竟是因为什么而需要自我进化发展至理学的新高度?我认为这个方向的探索将完善学生对这一思想演变环节的理解,也对之后理学内容的理解起到很大的帮助。

与封建国家的政治统治紧密相连的学术——儒家思想,一直坚守着三项基本原则:第一、等级的分离,第二、道德至上的原则,第三,祟尚贤人政治。这一套原则服务于极权王朝统治。架构如下: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权力顺序以统治者为最大,这是儒学的基本假设,为维护这种等级制的稳定进行了两方面推理:一是对普通百姓的心理提出了以道德感化方法,对社会成员进行心理改造;二是对统治者提出了‘为政在人’,积极倡导贤人政治。其全部内容都是围绕这一基本假设和两个推理进行叙述,而这大部分思想都是以具体事例和语录的形式描述出来。这一点上说,儒学的产生带有了很大的自我主观意识倾向。这种类似先定的方式承认了社会的不平等,使得儒家思想带有了浓厚的上层贵族意识,这一点从孔子自身的出身及创立学说的初衷也能加以佐证。就儒学认定社会等级而言,对儒学造成冲击的道家与佛家则更多的带有了普世的平民属性。它体现了底层民众精神的追求和思想的解放,淡化了社会等级之差,从思想传播特性上来说儒学比佛道有所不及,这也是儒家思想在动乱之世于社会层面动摇的现实因素了。

等级制度确定之后,儒家思想便创造出强大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原则,从君王往下直至平民,全体社会共同遵守。从孔子的仁,到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儒学的道德内涵不断丰富,要求的方面也愈加复杂,从对个人内在修养到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的规定,可谓是面面俱到,这为在每一个活在等级社会中的个体找到了它生存的方式——遵循各种道德条约,最终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绝对权威和自下而上绝对孝忠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封建时代看上去并无太大的问题,而究其内核,这些冠冕堂皇的道德原则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无法自圆其说它自身存在的合理性。此处借一个定理模式:一个表达世界原状态的理论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所表达事物作基本定义,然后在基本定义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量化推理得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基本定义和推理就构成了一个表达事物原状态的理论体系。从这一模式来衡量,儒学不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也不是科学。儒学的心得语录不具有广义性,也不具有量化指导入类如何产生这些心理。儒家的道德标准多是由这些语录心得产生,而这些道德原则建立在个人经历,个别案例的基础上,在普世的价值方面显得是力不从心。因而在经历两汉之后的乱世,社会秩序的破坏后,旧有道德秩序也在崩溃,依传统三纲五常的理念所应构建的理想社会却并没有呈现。社会走向衰败,国家走向分裂。在长达数百年的动乱中,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冲击,使得中原汉族那一套道德说教显得孱弱。

自孔子儒学之后,儒家队伍在扩大,尤其汉朝达到鼎盛,各种对儒学经义的阐释,已经与原本的经义有了不同,尤其是董仲舒的改造更将儒学引入歧途,用天人感应,用神去辩论国家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因儒学迎合了汉武帝的大一统的需要,其道德之上的原则与封建专制完美结合,很快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备受推崇,但是这种光鲜之下,实际上隐藏着儒学的思维危机,前文中我们提及了,儒学产生的思维方式来自于模仿和象形,主要来自于模仿和象形日常的见闻,而不是对人类心理产生进行抽象和量化的结果,这种没有普遍性的心得结论缺少广义性和不能量化指导入类的心理,例如最著名的‘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心得在极权之下统治者的意愿根本不用考虑别人的意愿,这种将道德标准强加于民众身上的做法,很难让民众的心里产生共鸣,令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大打折扣。

儒学自身的结构、形式和思维缺陷,终使其在社会的基础显得非常脆弱,当时局震荡来临之时,更容易被教派思想所趁。佛道思想属于教派理论,立足于底层民众,劝人向善,修行,放弃或远离现实,追求另一世界或者一个新的境界,以达到灵魂和思想的解脱。这一点对于处在乱世中的底层而言,无疑就是精神的解药。随之很是顺利的成为上层统治的一种工具,用于迷惑民众,让民众安于现状。从这一方面来看,佛道思想在儒学危机后将赢得更多先机。


毕节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的优势与今后发展的思考
小议档案管理在水利管理与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发展分析
论新时期公路运输管理的创新发展
临终护理发展现状与前景
浅议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安康皮影艺术的发展现状
浅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策略
物联网发展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发展中前进
美军无人化作战发展趋势
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探析
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发展研究
打造妈祖文化品牌 推动两岸经济发展
浅议现代企业的员工培训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