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客运服务课程教学探究
作者:舒忠 字数:1939 点击:
摘要:地铁票务服务教学实用性强,依据共赢理念,校企建立”共建、共管、共赢”的运行机制,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体现,也是现实教学的需要。这既能解决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又能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因此,以地铁票务服务为例来探究对地铁客运服务课程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地铁;票务
中图分类号:U2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289-01
1.引言
地铁票务服务教学强调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这给高职院校地铁服务课程教学实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地铁票务服务教学应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强调票务工作实践,对地铁票务服务及注意事项进行现场讲授与实训演练。高职教育者有效地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完成教学活动有利于地铁票务服务教学理念的转型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实践。
2.教学实施之拙见
2.1 教师应有效地服务教学过程
现代化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上传下达的传统教学过程,转变到当今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平交流渠道,促进师生平等交流对话。故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制定周详的教学计划,突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服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2.2 注重网络媒体及平台应用
网络媒体及平台的高度发展对高校地铁票务服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接受过硬的地铁票务服务教学知识,还应对网络媒体这些新生事物有良好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应加强自身能力培养提升,帮助教师或教辅人员解决教学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网络技术问题,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1]。
2.3 保持师生及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在网络空间、教学微信/QQ群等平台环境下,师生应时刻保持互动。这样,教师能实时了解学生的状态与需求,学生也能随时就学习疑问向教师请教。当然,学生之间也应增加沟通,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反馈给老师,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2.4 实践环节进行动态引导
在实践环节教学中,有的学生分到站区的时候,对于站区日常的工作并不熟悉,也不能应对周边环境的变化更改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技能。因此,实践环节要基于现实工作场景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根据周围的环境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因为周围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学生只有不断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适应各种变化,更好地做好票务服务工作[2]。
2.5 衍生更多的教学生态环境
在已有的教学环境基础上,可设计出更多的教学生态环境,如课堂考勤、作业练习、答疑讲解、远程指导、课堂评价等。当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时监督并规范学生的行为,避免低效课堂问题。除此之外,还可将已有内容进行有条件的完善,如旅客误解处理、突发伤病应急等。
3.教学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3.1 全面考评学生学习效果
传统的地铁票务服务教学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评定为主,以日常课堂考勤、作业完成情况为辅,考核形式较为单一,无法全方位考察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无法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基于现实工作场景的票务服务教学实施,可观察每位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如发言情况、提问次数、参与教学的活跃度等,及现场随机应变能力,拓宽评价维度。这不仅能修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教师对学生的最终考核提供重要依据,还能使教师根据统计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3.2 增进师生一生生间交流学习
相对于传统学习交流,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多形式学习交流,缩短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间隔,拉近彼此的交流距离。地铁客运服务教学应弥补课堂中有些无法克服内心的障碍的同学拒绝参与发言和讨论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提供保障。
4.结语
现如今,随着信息化广泛应用、现代教学理念普及,地铁客运服务教学模式将进一步创新改善,教学效果将显著提高。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能巩固以往在课堂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也应学习一些课堂上学习不到的内容,如个人能力、社交能力、应急能力等。作为未来地铁客运服务工作的主要群体,学生现在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着今后的工作表现。因此,探究地铁客运服务课程教学,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能有效地提高地铁企业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庆涛,郑瑞娟,张明川等.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4):30-33.
[2]李志明,李艳,汪朝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