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当代大学生德育培养有效途径探析

作者:杨繁 字数:3229  点击:

摘要:当代大学生处于多元文化时代,其思想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容易被其中不良思想所误导,产生严重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对于其个人的未来发展与成长不利,因此要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做好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抵制不良思想的诱惑,提高大学生思想的纯洁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德育培养;有效途径;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278-02

引言: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其思想道德素质高低、心理是否健康,都关系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方式是进行德育培养工作,但是当前的高校中,对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存在着一些间题,诸如培养方式单一、内容形式化、德育内容滞后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健康的思想道德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增强德育培养工作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完善高校德育培养体系建设

对当代大学生群体进行德育培养教育,从高校的角度来看,重点是推进德育培养体系建设,解决当前德育培养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德育培养教育水平,以此带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1.1 建立系统化的德育培养机制

高校的德育培养工作包含内容较多,其主要内容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等内容,关系到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若是在高校德育培养工作中,不能建立系统性的德育培养机制,将会导致德育培养内容联系上的割裂,彼此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不能够发挥互补作用,自然也就无法创建出良好的德育培养环境,不利于德育培养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在高校德育培养工作中,应建立系统化的德育培养机制,对高校德育培养内容做综合性的规划和建设。首先要对德育培养内容进行整合,建立从大一至大四的德育培养体系,根据各年级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德育培养教育内容,使大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接受到连续的、系统的、完整的德育培养教育,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其次要根据德育培养内容,根据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将德育培养教育内容进行分层,在各层次的教育过程中,应实现德育培养内容的有机整合。即将有着共同培养内容的课程,在教学形式与教训内容上进行整合,如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内容,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这两门课程中,可以将德育的培养内容贯穿到其中,既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可以培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

1.2 完善德育教师建设机制

德育教师是高校开展德育培养工作的引导者和建设者,在当前的高校德育教师机制中,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因德育培养方式不当,导致德育培养工作水平不高。另外高校的德育教师,多由高校的教师兼职,没有专业的德育教师,其专业水平与知识不能够切合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因而高校德育培养工作仍停留在说教阶段,影响到高校德育培养工作。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德育教师建设机制,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德育教师,将他们充实到与德育培养相关的课程之中,解决兼职德育教师的问题。其次高校要建立德育教师考核机制。对于人职的德育教师,要定期开展考核,对德育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学生反馈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合格的德育教师可以继续任教,否则可作出给予撤职或督促其改进的决定。通过考核措施督促高校德育教师重视对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并提高其德育培养水平,通过德育教师的言传身教,以此发挥德育教师在德育培养工作中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使与大学生德育培养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德育培养内容得到贯彻与落实,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心理素质。

2.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培养模式

受多元文化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虽然大多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但大学生群体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大学生群体思想较为活跃,有着差异化的个体发展追求,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目标。因此在开展高校德育培养工作时,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为立足点,不断创新德育培养新模式。

2.1 在专业课中融入德育培养内容

专业课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课程,大学生的专业课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学习时间长等特点,将德育培养内容融入到专业课之中,可以使大学生在接受专业课培养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培养,并实现专业课与德育培养培养内容的相融合,赋予专业课思想道德培养的特质,提升专业课的教学水平。高校教师要注意在专业课中融入德育培养的内容,首先要备好课。即在专业课前,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课教学内容的要求,寻找与德育培养内容相联系的知识点,将其与德育培养内容相联系,实现与德育培养内容的相融合。其次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要处理好德育培养内容与专业课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过渡问题,做到自然过渡,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接受德育培养的内容,进而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收到德育培养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专业课的重要导向作用。

2.2 开展德育培养主题性探究活动

大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是德育培养培养的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德育培养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德育培养中。并立足于大学生个体意识强、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开展以德育培养为主题的探究性活动。高校可开展如下几种德育培养主题性探究活动:(1)德育培养主题班会。高校要重视班会的作用,发挥班会凝聚大学生思想与力量的作用,通过班会获取大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在班会中,德育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发言,指出当前班级德育培养中的不足,并分析存在不足的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德育教师要再次组织大学生寻找解决德育培养不足的方法,通过组织大学生参与,让大学生在探究中实现思想碰撞,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找到解决不足的方法,以此改进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提高其道德素质。(2)宣传活动。开展德育培养主题宣传活动,一是要在高校中充分利用展牌、板报、校刊等平台,向大学生展示德育培养的主要内容,让大学生明确德育培养的目标。二是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对高校中德育培养表现较为优秀的大学生,要对其个人事迹、学习方法等进行宣传,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其他大学生的荣誉感,调动大学生参与德育培养的积极性。(3)志愿者活动。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能够真正的触动大学生的心灵。志愿者活动是一次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大学生能够验证所学内容,并感受到德育培养的重要性,消化德育培养内容,转化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促进大学生树立责任与担当意识。

3.构建德育培养考评机制

通过构建德育培养考评机制,及时跟进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状况,能够充分了解大学生经过德育培养之后的心理、行为变化,为后续德育培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构建德育培养考评机制主要是做好大学生的评价工作,可提高德育培养成绩所占的学分比例,引起大学生的重视,督促大学生认真贯彻落实德育培养内容。此外,还可以建立大学生自我评价体系,让大学生对自我行为进行评价,以此激励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思想道德意识。

4.结语

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为德育培养工作的开展建设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还要立足于大学生,创新等于培养方法,提高德育培养质量,建立完善的德育培养体系,推动高校德育培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白志栋.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8,7:3-5.

[2]黄海.通识教育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5.

[3]陈友放.整体构建大学德育途径体系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以智育为参照物,树立科学的德育观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微信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机和工作投入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大学生婚姻恋爱观
中国当代文学视域中的新移民文学
当代易学的发展现状与表现形式
试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其当代价值
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会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哪些影响
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利弊分析
挖掘高校图书馆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当好参谋
大学生村官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跨文化英语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的影响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