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以生为本理念下构建小学灵动数学课堂的路径探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以生为本,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先进教育理念,其认为在数学课堂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环节,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求,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同时,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评价、判断数学课堂是否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研究中,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的一些常见问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构建基于“以生为本”理念下小学灵动数学课堂的路径。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数学;灵动课堂
  一、 引言
  “以生为本”,是当前教育教学需要遵循和应用的基础教育理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与“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存在着一致性。虽然,我国小学一直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强调“以生为本”,但是,长期的调查研究显示,数学课堂的教学仍然存在着传统教育模式的困扰,“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教学行为和活动的实施,并不能实现其所谓的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等目标,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真正价值的发挥。而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真正地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数学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化课堂改革,包括真正的实行“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二、 小学数学课堂常见问题分析
  (一)教学设计没有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作为小学数学课堂的前期准备工作,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是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本载体,也是教师“以生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也就是说,数学教师制作的教学设计,是决定课堂所有教学环节是否真正的具备“以生为本”理念、是否充分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的前提条件。如果数学教师缺乏科学的“以生为本”的认知,那么其教学设计中关于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以及实现的所有教学行为,必然脱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根据一些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案设计分析,以《线的认识》教案为例,根据本课教案内容的全面分析发现,教师虽然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互动实践活动,如在实践活动中,要求学生回答线段、直线、射线三线的区别与联系,但是,整个教案设计中,忽视了学生主动性激发、生活化情境等教学方法相关教学设计,一定程度上,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轨。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仍然以全体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进行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个性化需求,采用同等难度的教学设计,没有充分应用“分层教学”的设计,一定程度上,没有真正地实行“以生为本”。
  (二)授课环节没有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授课环节,是真正实施、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内,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新课导入、新知教学环节、实践活动环节、巩固教学环节等设计,充分展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但是,在授课环节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依据教学设计展开实践,仍然在教学课堂当中占据主体地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没有让二者的“教”与“学”实现良性的互动机制,那么其也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从具体的教学课堂授课环节来看,这种教学现象是存在的。由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问题,在授课环节过程中,易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实践活动的应用,也积极地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自我探究与表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过度注重知识讲解的情况,而原因主要在于教师没有真正地认识到将课堂交给学生,是真正助力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全面性发展的有利条件。而认为如果不将数学知识“讲透”,学生是无法理解和掌握的。
  (三)教学评价没有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是基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的教学评价,由于是针对每个学生的评价,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数学学习阶段性的进步以及具体的不足,以便学生能够在之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改变不足,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和兴趣。但是,根据数学课堂教师教学评价的实际应用情况显示,没有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具体来讲,第一,评价内容不明确,简单的赞扬或否定评价,让学生不能明确认知学习不足点,甚至出现过于自满或者积极性打消的问题。常见的此类评价主要体现在,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教师基于学生回答得正确与否而采用“你很好,回答正确,很棒”的赞扬评价或者“回答错误,还有谁知道”的否定评价方式,从这两种评价内容来看,尤其是否定评价方式,并没有体现其评价价值,这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并不了解其在这个问题回答的过程中自己在哪一方面出现了问题,从而形成了错误答案,由此可见,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并没有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第二,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的教学评价。真正的“以生为本”的教学评价,应当从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方面结合起来。但是,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注重数学卷面成绩与排名,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维度评价,没有切实体现“以生为本”理念下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第三,虽然数学课堂中一定程度上采取了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但形式化问题严重。
  三、 以生为本,,构建小学灵动数学课堂之路
  (一)有效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学设计
  “以生为本”小学数学课堂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衡量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即数学课堂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原因以及学习效果四个方面综合衡量与應用的教学设计。第二,作为数学教师,需要将教案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即数学的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基于课堂实践和预设两方面,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调整的。第三,新课标中强调数学教学设计中素材、资源的选择与应用,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认知水平、现实经验等,尽可能地采用生活化教学,选择生活化的素材和案例展开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基于以上要素和需求,制定基于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问题,以此突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内驱力目标的应用设计。


现代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发展分析
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面试
构建黔东南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
基于《功夫熊猫》中中国元素及形象构建的研究
关于我国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构建
团队管理理念在强化医院保安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出发点解析及有效途径构建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理念的转变
试论四位一体的档案灾害系统构建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特色资源数据库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从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试论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
基于构建和谐文化下的党校档案文化建设研究
图书馆在高校学术生态系统构建中的影响力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因材施教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