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21-07-03 13:00 来源:考试周刊杂志 点击:
摘 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必然要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文章将深入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作用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以期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一、 引言
教育部于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明确指出其是学生经过高中物理课程学习而逐步养成的适应个人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一种具有鲜明物理学科特点的品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为主,不利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要求学生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和合作,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
二、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科任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方法,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原则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科学指导学生就物理问题进行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来解决物理问题,从而顺利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积极作用: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生内心具有和他人合作的主动意识和意愿,如果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合作的意识,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提高其学习效率。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物理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且进行合作探究,从而顺利获得正确答案,最终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以提升。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成绩,很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由于分数原因而产生自卑、高傲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有鉴于此,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话,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动手实践中淡化高考给他们带来的压力,较好地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此外,在小组合作完成物理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还需要相互合作、互相尊重,使学生得以形成良好的集体协作意识。
三、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原则
(一)主体发展原则
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在新形势下广大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设定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教师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实践时,必须坚持主体发展原则,确保每一个学生均可以得到发展,合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可以激发其潜在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探究中,更好地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二)科学分组原则
分组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必须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而为小组合作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建议教师将小组人数控制在4~6人为宜,并且明确分工,从而使学生都肩负不同职责,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三)公平评价原则
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以便促进学生个性化、特色化发展。首先,教师需要制订公正、公平的教学评价体系,给予每一个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有效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不仅要对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而且还需要对整个小组的协作状况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还应根据学生学情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一)树立合作探究理念,顺应现代教育趋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合作探究理念,主动顺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尤其是难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观摩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将其合理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例如,在“平抛物体的运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之后,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小组设计一份分工表,要求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对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按照分工表进行合作探究以顺利完成实验学习,并且做好相关记录。在这一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之外,还应注重做好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进而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益。
(二)合理配置小组成员,确保合作的有效性
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运行单位,运行良好的小组可以顺利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反之则难以顺利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因此,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合理配置小组成员,以便更好地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小组成员的合理配置:首先,教师要优化小组成员配置。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物理学习状况的基础之上,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使他们得以通过交流合作以共同探究物理知识。其次,教师还应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将一些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和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分到一组,从而互相带动、取长补短,更好地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最后,教师应动态调整分组。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学需求,对小组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进而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例如,教师在开展“重力势能”课堂教学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能力,應合理配置小组成员并设计针对性的学习目标。物理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只需要掌握重力势能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重力势能进行计算即可;而物理水平较高的学生则需要进一步掌握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物理水平的学生通过交流沟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