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基于小剧场体验课程的学科育人有效途径探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学科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是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开设“小剧场体验课程”,于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理念,构建“读—演—创—导”椭圆形循环式学程结构,可以立体化语文学科教学。在朗读中蕴情、在表演中育灵、在创编中启智、在导演中协同各方力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逐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关键词:学科育人;小剧场体验课程;读—演—创—导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学科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在潜移默化中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并成为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一环。
  语文课程教学言意兼得、立言载道,天然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优势。新时代更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参与和建构,让平面化的书本语言活起来,让学生在主动求知中获得品格、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学科育人的必然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开设“小剧场体验课程”,构建“读—演—创—导”椭圆形循环式学程结构,可以立体化语文学科教学,从而逐步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图1 小剧场体验课程结构图
  一、 读:朗读蕴情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语文、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小剧场体验课程,以任务驱动为动力,从源头上吸引孩子主动参与到对知识的建构、学习中来,对提升孩子设身处地的思考能力、共情能力,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台词是小剧场演员海选的第一关,基于课本朗诵的演读,在声音的揣摩、节奏的把握上,对小演员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与以往教师单向度、平面化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同,在语文课上,怀揣着演员梦的孩子们,会主动地、仔细地揣摩一字一句的内涵,想象词语、句子构建的画面。
  以《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作家吴然用诗意、浪漫、充满童真童趣的笔调绘出了这所边疆小学特有的色彩。那一股清新自然的生命力、那一种民族团结的和谐之美,是因校园环境、朗朗书声而起,也荡涤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三年级的小学生如何体会呢?
  先从最基本的单位——字词入手,借助多种方法进行体会。如“坪坝”,观察字形都与“土”字旁有关,,山间宽阔的平地谓之“坪坝”;再如“绒球花”从“绒”的字音是后鼻音,体会花球饱满的形状。小演员们借助想象抵达云南边疆小学的现场,感受作家吴然留在凤尾竹上影、大青树下的留恋目光,共情那一份对童年美好记忆的深切怀念,如此,情感水到渠成,动情朗读“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小演员在声音的实验中,体会台词基本功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共情“学校——摇篮”的特殊含义,深切体会到“美丽的校园”,就是“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
  朗读,用声音绘画,借助声音打造立体场域,情感蕴含、回荡其中,小演员在读中悟情,在读中与美好、纯洁的情感相遇,升华品格。
  二、 演:具身育灵
  “阅读还可以有另一种灵动而充满生命张力的呈现形式,那就是表演。”表演,是立体化的阅读。我们要去理解并努力演示,每一个动作和眼神,它的幅度、活動范围都有讲究,可以夸张但绝不离谱。表演,更是一种角色的经历和经验,具体认知,不仅是头脑经历、身体和情绪都进入情境中,是学生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丰富精神世界的有效途径。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普童话,人物性格鲜明、勇敢的青头小蟋蟀,在朋友遇到危险时,能够沉着冷静地想办法,并坚定地站在朋友身边一直陪伴朋友;红头小蟋蟀呢,从一开始的恐惧、哭泣、绝望,到用尽力气咬牙坚持,危险的旅行中,也在成长着。
  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读透了,理解了,再来演一演。要揣摩红头小蟋蟀的心理变化历程,逐步演出那一份有层次、有变化的情感:慌张——害怕——恐惧——着急哭泣——悲哀绝望——勇敢坚持、咬牙忍耐,需要对人物心理、声音、动作的精准把握。这一立体的体验过程,小演员经历了,也就跟随着人物一起成长了。在此次扮演的过程中,“友情”“智慧”“陪伴”“勇敢”“坚定”这些词语不再抽象,而是通过故事里人物的喜怒哀乐,逐渐传递到扮演者身上。切身的体验,涵养学生性灵,丰富、柔软孩子的精神世界。
  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更有启发意义的,当属《小狗学叫》这一剧目的排练。它是意大利作家罗大里的童话小说,有趣、耐读,对话有极强的现场感,想象妙出天外,细想又在情理之中。一只不会叫的小狗,历经各种情境学叫的过程,隐含着心理学上的重要命题——寻找自我的过程。它坚持不懈地学习鸡叫、学习杜鹃叫,最终才找到自我,学会狗叫。
  在排练的过程中,小演员体会到小公鸡的好心,体会到杜鹃的善意与同情,也体会到小狐狸“捧腹大笑”时的那份竭力忍住的不理解。童话里的这些角色不也正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小伙伴们相处时,会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吗?角色扮演,让学生也学会了在交往中如何辨析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学会了怎样恰如其分地和别人进行交往,当然也学会了如何在交往中寻找自己、发现自己、保持自己。
  “做自己”这重要的一课,原来,也可以从小剧场体验中习得。
  三、 创:编写启智
  爱玩爱动爱幻想,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契合小学生的兴趣需求,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其中,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组织一些表演活动和创作活动。创,有两层含义,一是创意写作的延伸,第二是创新的表达。
  仍以《小狗学叫》为例,童话结局是开放性的,孩子们可以自己尝试创作、续编故事结局。在排练过程中,最为惊喜的一幕,是三人行组合带给我们的。三个男孩子,创造性地编写了故事结局——让小狗遇见稻草人,稻草人教小狗唱歌并最终离别的故事。


基于电子政务环境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的创新研究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基于现代电磁场理论研究
基于Camtasia Studio的信息技术类微课的制作
基于EOP模式的高职英语教改研究概述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英语课堂问答策略的探索
基于风险控制的创业板市场研究
基于JAVA的动态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相关研究
基于信息交流视角的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
基于书画产品机械革新的传统文化促进措施
基于《功夫熊猫》中中国元素及形象构建的研究
基于BP神经网络的GPS高程模型研究与应用
基于GIS的数字化矿山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基于创新国际贸易的我国外贸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