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构建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策略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德”“智”“体”“美”“劳”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五个基本标准,但受諸多因素影响,“劳育”向来不怎么受到重视。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发布后,各大学校开始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逐渐重视起来,家庭和社会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新时期下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不仅要学好科学知识,还要注重自身其他方面的发展,凸显新时代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教育理念,并且我们要使劳动成为学生的习惯,从劳动和劳动教育中去培养他们高尚的心灵,让他们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积极踊跃地参与劳动。下面文章将对构建三方协同的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劳动教育;三方协同;实践与研究策略
  一、 国内外劳动教育现状综述
  (一)国内现状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我国长期流行的一种教育观念,不仅是学校,在社会和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也是长期得不到重视的,即便很多家长能够意识并认识到劳动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还是无法承担起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责任。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6~15岁的孩子都能够完成简单的家务劳动,比如洗碗、扫地、擦桌子、倒垃圾、叠被子、整理自己的房间、洗内衣裤,但在他们之中,有95.3%的孩子是需要在大人的督促下,甚至是指导下去完成的,从事家务劳动的主动性和意识不强;而另外4.7%的孩子虽然具有一定的劳动意识和主动性,但这种劳动行为很难长期持续下去,因为他们只有在闲来无事时才会去劳动,并没有养成劳动的习惯。
  当前青少年学生的父母多为“70后”和“80后”,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己从小就缺少劳动意识和经验,又怎能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呢?加之学校教育长期存在认知偏差,所以当前6~15岁,甚至是更大一些的孩子基本不具备独立劳动的能力。
  (二)国外现状
  根据数据显示,在平均每天劳动时间这一方面,中国小学生仅为15分钟,个别省份甚至是0分钟,而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为1.5小时;英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劳动时间是0.8小时;韩国是0.75小时;日本是0.9小时;德国是0.85小时;法国是0.6小时。
  日本的劳动教育是这样设计的:小学各学校积极采取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等学习活动,也包括志愿活动,如社区活动等;初中各学校积极采取自然体验、职场体验等学习活动,同样也包含志愿活动,如养老院、残疾学校等。他们将劳动教育具体分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时间课程。其中学科课程包括社会、地理、历史、家政和公民学科;活动课程包括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社团活动、儿童会活动等;时间课程就是综合学习时间,主要内容包括绿化环境、美化城市、清扫和志愿服务性的生产劳动。
  德国的小学劳动课叫作“常识课”,不同地区小学的“常识课”时间和内容是不一样的,主要是根据当地环境来定。巴伐利亚州小学的学生每周需要上4节“常识课”,包括两节“劳技课”,即手工劳作,内容有编织、陶器、木工和纸工。5年级到10年级的“劳技课”主要由“劳动学课”和“操作课”组成,内容有办公技术、缝纫、家政、电子、材料检查和塑料加工,既有理论也有实践,课程频次是每周2节必修,4节选修。并且,德国法律还规定,孩子必须每天都要帮助父母做家务,除了我们所能想到的一般性家务外还有擦皮鞋(6~10岁);擦汽车和到菜园里翻地(14~16岁);每周独立完成一次房间大扫除(16~18岁)。
  二、 对三方协同劳动教育的认识
  劳动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若想更好地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家庭与社会需要贡献出一定的力量。
  (一)学校责任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全方位细致地向学生灌输劳动思想,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劳动对他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帮助他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校方需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科学合理地制订劳动培养方案,并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将劳育视为与德育和智育同等重要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学校应当积极建立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关系,以劳动教育作为出发点和核心,善于利用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接受劳动教育的有利环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教学。
  (二)家庭责任
  在其他文化课教育中,父母一直都是在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无论是功课辅导还是作业查收,始终都是在扮演辅助的角色。但劳动教育则有所不同,由于它自身独特的性质,使得我们更多是从劳动实践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换句话说,劳动教育是一种只要有积极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就能取得成功的教育,从这个角度讲,家庭劳动教育的作用要比学校劳动教育更明显。多数家长都有很强的劳动教育意识,但他们也很善于给自己和孩子找借口,比如因为家里有保姆,所以不需要孩子打扫卫生和洗衣服;因为功课忙,所以吃完饭就不用刷碗;因为孩子的力气没有那么大,所以家长自己来拎东西;因为怕路上堵车,所以早上起来后可以不用叠被子等,如果再将其他科技元素考虑进去我们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从事劳动的必要了。但事实上,正如前面所讲,就连生活富裕,科技发达的欧美国家里的孩子每天都有0.6到1.5个小时的时间去劳动,我国的孩子怎么能没有劳动的机会和条件呢?
  (三)社会责任
  与学校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相比,社会劳动教育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即便有,也是孩子成人参加工作后的事情了,那么对于初小学生来说,劳动教育的社会责任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日本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的劳动教育,即积极与学校当地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各类活动中心展开合作,而这时,企事业单位、社区、活动中心应积极去配合,,为校社共育提供有力支持与帮助,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为学生从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劳动体验,积累更多的劳动经验创造更好的空间与条件。要知道,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最终是要实践在社会的,他们会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帮助企业发展与成长,这不仅是靠广博的学识和聪慧的头脑,还有勤劳;不仅是靠那些文化课学科技能,还有劳动,劳动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的意志品质,这些都会对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


现代图书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发展分析
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面试
构建黔东南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基于《功夫熊猫》中中国元素及形象构建的研究
关于我国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构建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出发点解析及有效途径构建
试论四位一体的档案灾害系统构建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特色资源数据库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基于构建和谐文化下的党校档案文化建设研究
图书馆在高校学术生态系统构建中的影响力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因材施教
关于构建大学生党员在突发事件中发挥模范作用的长效机
打造新型林西?构建美好家园
基于中医医联体的健康服务管理平台的构建研究
以工作为向导构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