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倡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的定位为: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也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在部分教学环节中采用竞赛的方式来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通过互相竞争展现自己学习的成果,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的效果。文章中笔者将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和自身教学实践,深入分析竞赛式教学法的优势,并对竞赛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竞赛;信息技术;自主学习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1854年提出了“快乐与兴趣教育”思想,他认为如果学习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学生也能自动学习。由此可见,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情与学情,灵活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结合目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现状,我深刻地体会到,竞赛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老师的角色转变为比赛的裁判,负责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并维持比赛秩序;学生个体或小组就是参赛队员或队伍,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让整个课堂充满趣味与挑战。教师不会再为担心学生主动性不够、注意力不集中等事而煩恼,能够在轻松驾驭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
一、 “竞赛式”教学法的主要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恰当的情境,采用不同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可以内化动机且彼此强化,互相转化,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天性,作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巧妙地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比赛中完成学习任务,看谁完成得快、完成得好,对于完成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赞扬或奖励,以此激励其自主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竞赛中,可以获得证明自己的机会,自尊可以得到满足,自我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竞赛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比平时更强烈,战胜困难的毅力能够得到增强,学习效率也能随之明显提高。
(二)创设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它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学生能勇于向未知挑战,挑战同学,战胜自己,展现自我,为集体争光。在给小集体增添荣誉的同时,也可以使自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这样的竞争机制下,不仅学生的表现欲与求知欲得到满足,而且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得到了培养,为学生未来走上竞争社会做好了充分心理的准备。
(三)营造竞赛氛围,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其实是启迪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运用恰当的“竞赛式”教学,营造竞赛氛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竞赛形式组织的教学,,由于其新颖的形式、热烈的气氛,可以促使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宣布比赛规则后,同学们借助课本、微课与学件等,积极讨论,协作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大大提升。此外,激烈的竞争氛围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随之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创造合作条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学生个体之间虽然是相互独立的,但如果教师能创造出合作条件,学生之间就能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竞争小组,每个小组为了能超越他人,小组成员之间就会自觉地相互交流、相互研讨、相互帮助,小组成员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团结的小集体,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当小组在竞赛中胜利时,小组中的成员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当小组失败时,小组中的成员也都可以分担挫败的痛苦,把大痛苦平均为小痛苦。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使他们深刻意识到集体的作用,认识到唯有更好地团结协作,自己的集体才更有竞争力。
(五)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组织能力
在竞赛式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可以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引与帮助,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引导者。同时,为了能充分利用竞赛上好一节课,教师就必须组织好课堂秩序与调控好课堂的气氛,既不能忽视学习的弱者,也不能过于关注学习的强者,在让学生都动起来的同时,也要防止课堂秩序陷于混乱,还要不断鼓励不同的学生,激励每个学生能取长补短,发挥所长,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倒逼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课堂调控与组织能力。
二、 “竞赛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竞赛式教学法,教师课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材,了解学情,设计好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要合理设置竞赛题目的难易程度,竞赛题目难度要有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还要注意对竞赛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教师在评价时,既要准确也要公正,既要肯定学生的成绩,也要指出不足,指导学生及时改进。在活动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鼓励学生,既要让其胜不骄、败不馁,也要能鼓起他们敢于再次挑战的勇气,使其能保持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促进其继续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