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化学学科是有一定的育人价值的,再加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的教学目标从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转变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作为学生的引路人,需要及时地将自身的教学观念转变,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视起来。文章从基础理论、直观情境、设计问题、开展实验、生活实际五个方面入手,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互联网+;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
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就是学生适应社会需求、自身发展所应该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地延伸、落实到化学学科,所以其可以有效的将化学本身的育人价值发挥出来。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且在当前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成为了一项有效的辅助工具,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创新教学方法。
一、 注重基础理论,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才能让学生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能力牢固掌握。而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在核心素养中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的化学素养的基础。所以,教师需要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重视起来。不过教师在教学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了,要将教学重点放在核心概念、基本公式原理的教授上。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所有的理论知识分层,而分层的层次为:核心知识、次要知识、拓展知识。比如在上“原电池”教学的内容时,教师为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师分别将铁丝和铜丝放在了稀硫酸溶液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不同的实验结果。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将化学知识正确的去梳理,从而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基础知识、记忆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让学生有效地理解化学基础概念、记忆化学基础概念、掌握化学基础概念,让学生将化学知识的本质有效掌握,让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基本规律掌握,让学生有效地将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物质性质可能发生变化的判断方法,借助其有效地让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索素养得到培养。教师在教学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起来,因为其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记忆化学理论知识。
二、 构建直观情境,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化学再怎么说也隶属于理科,所以具备了理科的普遍性特点——抽象性强,学生很难将化学知识直观的、深入的理解。根据长时间的实践发现,创设出直观的情境可以给学生带来真实的体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素养。
例如在教学《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到知识,想要让学生快速地理解知识,想要让学生的变化观念、平衡思想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就需要创设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直观的教学情境。鉴于当前的时代为信息化时代,所以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将原本抽象的化学物质变化、化学运动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的感受、认知,并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切实的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各类物质的变化规律、特征,然后将动态平衡思想利用起来,借助其对化学反应进行详细地分析,从而有效地让学生的变化观念、平衡思想素养得到提升。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样的视频:工业上利用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借助这样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原来化学能和电能是可以有效的进行转化的,可以对电池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可以将化学反应能量的变化、氧化还原反应等有效的掌握。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后,教师可以将更深层次的内容引出,加深学生對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创设出了直观的教学情境,并通过教学情境有效地将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增强了,让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了。
三、 精心设置问题,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
问题是衔接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师生互动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可以进行思考,并在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证据推理、模型认知。所以教师需要将课堂问题精心的设计。
例如在教学《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知道,若是随便地提出几个问题,很有可能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因为随便提出的问题不是太简单就是太难,太简单的没有思考的价值,太难的很容易让学生丧失自信。所以在开展教学前,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认知、化学教学内容精心地去设计问题,问题是需要具有启发性、科学性、层次性的,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并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取一定的知识。为了使问题更具引导性,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有效的PPT课件,将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这样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判断溶液中的离子发生反应的方法有?离子间进行反应的条件为?混合(NH4)2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时候可以发生的离子反应为?在看到这样的问题后,学生会主动地进行思考、推理。在学生思考、推理的时候,教师需要时不时地走近学生,去了解学生的想法,然后及时地给予指导。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四、 组织化学实验,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因为其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有效手段,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不过由于很多实验是有危险性的,所以教师不能每个实验都让学生去实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起来,进行演示实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完理论知识后,让学生进行实验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