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传统文化是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道儒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综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体现,也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高中生正处于三观完善的阶段,更应该接受思想文化上的熏陶,利用传统文化观念完善学生人格品质,促使学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为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工作。
关键词:高中生;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一、 前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语言教学的要求,也是国家长远健康发展的要求。当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就会了解为了中华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自豪感,学生对于传統文化的学习主动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就会更加高效和深远,为我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文章将主要研究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策略。
二、 巧借多媒体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其中也包括一些艺术等非物质文化,这些文化仅靠教师言语说明,学生是难以准确了解的。而且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力,也不是教师说传统文化好,学生就能够一心一意的相信教师的年纪了,需要让高中生亲眼所见,自己认可才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而这些无法用言语说明的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中也具备一定的载体,像是思想问题就体现在古人的真实事迹之中,而艺术文化则体现在艺术作品之中,像是我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曲艺杂技、书法绘画等。对于这一部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让文化环境充分影响学生,提升传统文化教学质量,也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涵养与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充分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古诗词中最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部分就在于其中蕴含的作者精神品质以及诗词的意境美,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重点关注这一问题,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诗词意境氛围,让学生在意境氛围之中更好地学习古诗词,感悟其中的传统文化氛围。像是在进行《涉江采芙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去寻找与古诗词符合的图片、音乐,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寻找范读此首古诗词的视频,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范读视频,然后让学生跟随音乐进行集体朗读,在朗读诗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诗词读之琅琅上口,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古诗词创作需要遵循的韵律原则,让学生发现古诗词学习的美感,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分组朗读比赛的形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诗词韵律美。然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诗词的意象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更加了解诗词中的意象的内容,像是“芙蓉”“芳草”等,让学生对于诗词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了解教学内容中的诗词描写方法,像是“以乐景衬哀情”“侧面烘托”等手法,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了解诗词的意境高洁、清幽,感悟诗词艺术魅力。又或者在进行古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中的思维导图功能,详细分析古文内涵,了解其中体现的人物性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古人学习美好的品质,再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完善学生的精神品质。
三、 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内涵,高效地渗透传统文化
要想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之中教材是教学的依据,而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也不是随意的,必然会挑选出一些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内涵的阅读内容,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深入挖掘的就是这部分内容。虽然说高中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认知水平较以前有明显的提升,但是依靠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并不能够更加准确地抓住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还是需要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将渗透传统文化当作是本次的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根据本次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在保证学生准确掌握阅读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高效渗透在其中。例如,在进行鲁迅的《祝福》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深挖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祝福》的内容中充分体现出了我国民间传统习俗,而这些习俗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祝福》开头写到“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空中能够弥漫的火药味,让人沉浸在祭祀之后的满足中。”这是鲁镇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在祭祀活动中人们需要扫尘、洗地、杀鸡、宰鹅等,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显示出人们对习俗的重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教师在为学生介绍这些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实际经历在过节时家中又遵守了哪些习俗,为什么要遵循这些习俗?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事先准备的一系列民间习俗以及内涵,让学生充分了解习俗产生的原因。在这个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对于自身的文化内涵能够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对于高中生而言这些内容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对传统文化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 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文化底蕴
实践出真知,而且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自控能力都有所提升,教师若是想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需要教师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为此教师可以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为此,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些传统节日,像是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在这些时间正是传统文化氛围最浓烈的时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传统节日氛围,组织征文比赛、黑板报比赛或者是开展文化联欢会等活动,以征文比赛实践教学活动为例,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互联网上网寻找节日相关的故事,了解节日的来历,然后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分享自己找的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分享在节日时间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等,在学生都分享完自己的内容后,学生对于传统节日就能够有较为清晰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有更加正确的认识,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了解到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我心中的传统节日”为题写一篇作文,然后经过教师以及学生的双重选择,选出前三名的文章,可以将这些文章展示在展示墙上,也可以为这些文章收录在一个作文集中,借助这种实践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