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农村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实施策略分析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现如今,社会对农村残疾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在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也承担起了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活动。开展对农村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活动是推进“全纳教育”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普及和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不但有利于改善农村残疾儿童的成长环境,同时还有利于弘扬“尊重生命,发展人道”的大爱理念,更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文章针对农村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的实施策略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农村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全纳教育”
  一、 引言
  伴随着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农村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越来越重视,而这就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农村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工作,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需要不断努力进行自我专业素养的提升,同时以科学、严谨以及端正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工作,这是身为教师的职责所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与家长的积极沟通,与社会的积极合作来为农村残疾儿童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不断提升送教上门工作质量,进而帮助农村残疾儿童茁壮成长。
  二、 送教上门含义
  送教上门是教育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是针对一些中度以及重度残疾的学生而开展的,因为这些学生大都无法正常到校接受教育。而送教上门的主要开展形式通常为,教师在充分考量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并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全面细致的教学评价,从而在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事实上,送教上门早在很久之前就在我国出现了,但是这样一种教学方式通常被称之为家教。而与家教有所不同的是,家教是有偿教育,送教上门是无偿教育。与此同时,,送教上门主要采用的是面对面、一对一的教学形式,并通过教师的观察和总结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引导。
  三、 送教上门现状
  农村残疾儿童由于肢体的缺陷导致行动受限,从而也就无法正常去到学校接受老师的教育。为此,为了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开始大力推行送教上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送教上门的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在国外送教上门体系已经发展成熟之际,我国的送教上门体系还在摸索当中。就现阶段我国送教上门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来看,还有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主要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就是送教上门对象的选定制度不够完善,以至于没有一个充分的标准来引导教师和学校进行送教上门服务的实施,同时也衍生出了送教上门迟缓性这样一个问题。其次就是送教上门教师队伍的构建力度不足,送教上门主张的是一对一式,甚至是多对一式的教学服务,因此需要大量的教师参与进来。但是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校在上门送教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还是略显力度不足。与此同时,送教上门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送教上门教师教学素养的培养,但是显然,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的努力还不够。最后就是不少家长对送教上门的理解程度不足,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这样了,学习与不学习都是一样的,并且部分家长还认为教师送教上门只是走走形式,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基于这样一种认知,不少家长在教师送教上门期间并不愿意进行全面的配合,只是简单地进行孩子情况的描述。如此,在家长配合力度不足的情况下送教上门的教学质量也就不甚理想。而除以上三点之外,不少教师在送教上门期间并没有充分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残疾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等,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如此也就进一步导致了送教上门教学质量的不理想。
  四、 送教上门原则
  为了有效提升农村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教学质量,在送教上门的过程中需要遵守以下三个原则。首先就是目的性原则。送教上门采用的是面对面以及一对一或者是多对一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守目的性原则,即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送教上门期间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并充分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引导,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让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与此同时,在目的性原则下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从而帮助学生获得长远的发展。其次就是公平性原则。九年义务教育赋予了每一个少年儿童享受免费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尽管对于残疾少年儿童的送教上门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学校和教师都不可以以任何形式向学生及其家庭索要报酬。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学习,为其注册学籍、制订学习计划,从而让其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最后就是协商性原则。教师在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时,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以此来协商如何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在家校良好的配合下帮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五、 送教上门策略
  (一)建立一套完善的送教上门制度
  在开展农村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时,为确保工作的科学落实,建立一套完善的送教上门制度是非常必要的。首先需要成立一个农村残疾儿童上门送教工作小组,该工作小组由校长领导负责,同时由教育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来组成。其次需要制定送教上门的辅导模式,包括“多对一”辅导模式,即由多位送教上门工作小组的教师轮流上门对农村残疾少年儿童进行辅导教育,和“一对多”辅导模式,即一位送教上門工作小组的教师在不同时间段内对多名农村残疾儿童进行上门辅导教育。最后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送教上门评价标准,即通过教师评价学生和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来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如此,在这样一套完善的送教上门制度下,农村残疾少年儿童将获得更好的教学引导。
  (二)通过摸底调查来确定送教对象
  学校在开展农村残疾少年儿童送教上门工作时,需要在成立送教上门工作小组之后让小组成员分批分点地到农村残疾少年儿童家里进行送教对象的摸底调查,这有利于送教小组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且富有针对性的送教上门教育指导。例如,对于没有受过教育或者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学生家长,送教上门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指导和教育,以此来获得其积极的配合,这对于送教上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再例如,对于轻度残疾少年儿童和重度残疾少年儿童的送教上门时间需要有不同的标准,如对于重度残疾少年儿童的送教上门时间需要适当地进行延长或加大频率。如此,通过摸底调查来确定送教对象能够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指导,从而让农村残疾少年儿童获得更好的教学引导。


爱与死:属于儿童的生命哲学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中的政府职责
构建黔东南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图书馆在儿童阅读中如何跟进对家长的指导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初探
农村档案的现状分析及搞好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浅谈激发农村中学“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浅析顺应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论农村信用社金融供给成本分析
探究农村档案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建设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
如何抓好少年儿童羽毛球运动员的基本技术
馆员的专业化与儿童特色服务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