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考试周刊杂志
  • 名称:考试周刊
  • CN:22-1381/G4
  • ISSN:1673-8918
  • 收录: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 网址:www.kszktg.com

联系编辑

论文资源

当前位置:考试周刊杂志社 > 论文资源 >

倾心“把脉” 精准“开方”

作者:考试周刊 字数:4000  点击: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拥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创作、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掌握教学尺度、认真听取学生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因材施教,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吸收课堂知识,完成教与学的衔接。
  关键词:语文教育;教与学;高中
  语文教学强调传道授业解惑,唯有准确把握学生之“惑”,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语文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并提出能够提升学生写作与阅读能力的切实方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助力学生提高鉴赏能力,使教学与学习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共情力、创作力、能动性的全面发展。文章将浅谈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通过教师对学生采用倾心把脉、精准开方的教学模式,寻找教与学的平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了解学生层次,树立尊重意识
  (一)分层教学,尊重学生差异性
  教师必须仔细了解学生的学习层次,并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认真的分析,提前做好教学备案,表现出高度重视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态度,并引入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并立足于学生学习层次,提出符合其能力层次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先秦诸子散文《论语》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语文基础能力,制定合理的教案。在教案中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该课文原文中包含生僻古汉语词汇的句子,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等。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进行提问,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问:“课文原文‘往日不可谏,来日犹可追’中的‘谏’是什么意思?”向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提问:“你们还能想到那些同该句具有相同含义的古诗文吗?”向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问:“你们认为这句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述例子可知,教师通过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精心设定提问难度的教学方式,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语感能力,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逐步取得进步,稳健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大方鼓励,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学生完整作答后,对其答案进行改良,纠正其观点。教师要切忌在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时,粗暴地打断学生的回答,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挫,影响学生的回答热情。同时,教师在纠正学生观点时,还应当考虑学生的自尊心,注重点评的方式方法,以鼓励为主,以批评为辅,并及时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教师向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提问:“你认为‘往日不可谏,来日犹可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后,学生作答:“作者旨在提醒我们珍惜光阴。”答案并不准确,这便要求教师悉心引导学生,向学生重点讲解“追”的含义,表明“追”代表“挽回”,引导学生回答正确答案:“作者旨在提醒我们往事已经不可挽回,与其回忆往昔,不如脚踏实地创造美好的未来。”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增强学生的答题热情。此外,教師在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理解性偏差时,应当在纠正学生错误、给予其正确指导后,肯定学生尝试答题的态度。
  二、 定位教学难点,提出合理解决良方
  (一)课堂竞赛,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文字是内心情感的外化,语文科目作为以文本为主的科目,对于学生的鉴赏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高中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思维能力跳跃、竞争意识较强等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通过课堂竞赛的教学方式对症下药,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共情能力。
  例如,在《离骚》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举办为时10分钟的小型竞赛,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课文原文中较为晦涩的句子,如,“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并在稿纸本上写下答案。10分钟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要求同桌之间互相批改,要点完整、能够准确表明该句含义者可得满分,缺少要点扣1分,学生批改结束后,教师再统计学生得分,得分最高者无需回答下一题。以此类推,当免于回答的学生人数超过课堂总人数四分之三时,结束竞赛。
  综上所述,课堂小竞赛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巩固学生所掌握的古文知识,使其能够有效提升文学修养并展现出强大的学习潜能。
  (二)引入实例,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缺乏共情能力、无法同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缺点,导致其难以提升自身文学素养。这便要求教师通过引入实例的方式,更加浅显易懂地向学生解释古文内涵,达到提升学生感悟能力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老子》选读《有无相生》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朗读古文——“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并将古文转化为白话文——“柔弱者比强大者的层次更高”。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单凭熟读译文,并不能真正了解该文蕴含的哲学智慧。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入实例——鲧禹为治水修建了高达三仞的堤坝,却没有疏通河道,功用不成导致水害不息,最终堤坝也被冲毁。其子大禹治水,将重心放在疏通河道上,使河水顺利流入东海,解决了水害。通过父子治水的不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醒学生可以将该实例与刚才学到的“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概念相联系,使得学生对“柔弱胜于刚强”的哲学思辨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他们的感悟能力。
  上述例子可知,语文学科强调培养学生语感、情感共鸣。教师能够通过引入实例对语文概念进行讲解,解决高中生身上普遍存在的——语感能力差、理解能力弱、概括水平低等问题,使得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迅速成长,共情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精准性研究
浅析通过逆向重构真题测试蓝图精准提升生物学迁移创新
大数据环境下初中数学精准化教学探讨
数据精准分析对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升作用的研
探寻初中语文精准化教学中的教学智慧
基于“精准教学”下的英语分组写作研究
精准设问 层层深入
教育精准扶贫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学数学学困

主管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主办单位: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

CN:22-1381/G4 ISSN:1673-8918 考试周刊杂志社

校园英语 好家长 网站地图